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职务侵占罪主体观点概述 | 第7-9页 |
第二章 职务侵占罪主体中公司、企业的界定 | 第9-13页 |
第一节 关于公司、企业的含义理解 | 第9-10页 |
一、公司、企业的日常理解 | 第9页 |
二、公司、企业的法律理解 | 第9-10页 |
第二节 关于公司、企业性质的理解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关于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理解 | 第11-13页 |
一、学说分歧 | 第11-12页 |
二、理论评析 | 第12-13页 |
第三章 职务侵占罪主体中其他单位的认定 | 第13-21页 |
第一节“其他单位”的涵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 | 第14页 |
第三节 个人独资企业 | 第14-16页 |
第四节 私营企业 | 第16-17页 |
第五节 合伙 | 第17-18页 |
一、个人合伙 | 第17页 |
二、法人合伙 | 第17-18页 |
三、合伙企业 | 第18页 |
第六节 设立中的公司 | 第18-19页 |
第七节 农村基层组织 | 第19-20页 |
第八节 宗教活动场所 | 第20-21页 |
第四章 职务侵占罪主体中的人员认定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单位工作人员的含义 | 第21页 |
第二节 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单位临时工、雇工、实习生 | 第22页 |
第四节 与用人单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 | 第22-23页 |
第五节 劳务派遣人员 | 第23-24页 |
第六节 离职后的工作人员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