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突水系数理论 | 第13-14页 |
·“下三带”与“下四带”理论 | 第14-15页 |
·原位张裂与零位破坏理论 | 第15页 |
·“关键层”理论 | 第15页 |
·脆弱性指数和五图-双系数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条件分析 | 第19-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地质条件 | 第19-21页 |
·地层与煤层 | 第19-20页 |
·构造 | 第20-21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4页 |
·区内岩溶裂隙含水层特征 | 第22-23页 |
·研究区隔水层特征 | 第23页 |
·研究区充水条件特征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底板扰动变形机制研究 | 第25-42页 |
·底板扰动理论剖析 | 第25-27页 |
·原岩应力分布 | 第25-26页 |
·采动底板岩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 第26-27页 |
·M1 矿 4~#煤综采面底板探测 | 第27-34页 |
·工程布置 | 第27-28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M2 矿 6~#煤工作面底板探测 | 第34-37页 |
·试验工程布置 | 第34-35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M3 矿 9~#煤综采工作面底板探测 | 第37-40页 |
·监测试验布置 | 第38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探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底板破坏深度非线性预测 | 第42-52页 |
·主控因素统计 | 第42-45页 |
·底板破坏深度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输入、输出层和隐含层确定 | 第45页 |
·模型参数设置 | 第45-46页 |
·模型构建及样本训练 | 第46-51页 |
·样本训练 | 第46-48页 |
·训练结果测试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煤层底板突水评判模式 | 第52-71页 |
·突水系数法判别 | 第52-54页 |
·底板力学模型 | 第54-62页 |
·判别原理 | 第54页 |
·数值模拟实例 | 第54-62页 |
·层次分析法判别 | 第62-69页 |
·判别原理 | 第62-64页 |
·突水危险性判别模型构建 | 第64-68页 |
·实例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