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光学仪器论文

基于色差共焦原理的透镜中心厚度测量设备的研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研究现状第14-18页
     ·色差共焦理论研究现状第14-15页
     ·透镜中心厚度测量研究现状第15-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测量原理及分析第20-32页
   ·色差共焦系统第20-21页
   ·测量透镜厚度原理第21-24页
   ·出射光光谱分析第24-30页
     ·几何光学分析第25-28页
     ·波动光学分析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设计指标分析第32-38页
   ·系统总体设计及分析第32-33页
   ·设备指标的分析及确定第33-37页
     ·测量范围的分析及确定第33-36页
     ·测量精度的分析及确定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色差共焦系统设计第38-64页
   ·总体设计及分析第38-39页
   ·光源第39-43页
     ·光源出射光能量及光源稳定性分析第39页
     ·光源工作光谱第39-42页
     ·光源的选择第42-43页
   ·色差镜头第43-59页
     ·色差镜头相关参数的确定第44-47页
     ·像差分析第47-51页
     ·色差镜头的设计第51-56页
     ·色差镜头的模拟第56-59页
   ·共焦小孔第59-62页
   ·分光系统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透镜中心厚度测量方法与步骤第64-76页
   ·透镜中心定位方法第64-66页
   ·峰值波长测量方法与步骤第66-72页
     ·信号预处理第66-68页
     ·滤波处理第68-70页
     ·峰值寻找第70-72页
   ·透镜厚度计算方法及步骤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测量结果第76-88页
   ·实验结果第76-84页
   ·误差分析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第88-89页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94-95页
指导老师与作者简介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值孔径生物显微物镜杂散光分析及测量
下一篇:光栅—平面镜型可调式空间外差光谱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