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匣式多宝格的“巧思”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实践意义 | 第8页 |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 第8-9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概念界定 | 第8-9页 |
·“巧思”的内涵 | 第9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箱匣式多宝格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22页 |
·箱匣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5页 |
·箱匣的起源 | 第13-15页 |
·箱匣的分类 | 第15页 |
·箱匣式多宝格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5-19页 |
·繁荣社会形态奠定箱匣式多宝格的盛行基础 | 第15-16页 |
·清朝统治者对箱匣式多宝格的喜好 | 第16-18页 |
·优良收藏氛围促进箱匣式多宝格的发展 | 第18-19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出现与发展 | 第19-22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前身与别称 | 第19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分类 | 第19-20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功能衍变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箱匣式多宝格造型“巧思”设计研究 | 第22-49页 |
·箱匣式多宝格开启方式的互动性 | 第22-29页 |
·箱匣式多宝格开启方式多样的原因 | 第22页 |
·箱匣式多宝格开启方式的设计思想 | 第22-25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开启方式汇总 | 第25-29页 |
·箱匣式多宝格结构的巧妙性 | 第29-41页 |
·箱匣式多宝格收纳展陈一体的结构 | 第30-32页 |
·箱匣式多宝格严丝合缝的结构 | 第32-35页 |
·箱匣式多宝格外表规矩内有乾坤的游戏空间 | 第35-41页 |
·箱匣式多宝格储纳物品的组合性 | 第41-49页 |
·清代宫廷中珍玩的分类与等级 | 第41-42页 |
·箱匣式多宝格收纳物品的多元组合方式 | 第42-48页 |
·箱匣式多宝格收纳物品丰富组合的意义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箱匣式多宝格造美“巧思”设计研究 | 第49-74页 |
·箱匣式多宝格纹饰的华缛之美 | 第49-61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纹饰与收纳物品的关系 | 第49-50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纹饰题材分类与文化内涵 | 第50-60页 |
·箱匣式多宝格纹饰的视觉特征 | 第60-61页 |
·箱匣式多宝格材质的奢溢之美 | 第61-65页 |
·影响箱匣式多宝格材质的因素 | 第61页 |
·箱匣式多宝格选材的丰富性 | 第61-65页 |
·箱匣式多宝格工艺的精深之美 | 第65-74页 |
·影响箱匣式多宝格工艺的因素 | 第65页 |
·箱匣式多宝格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 | 第65-73页 |
·箱匣式多宝格制作工艺蕴含的造物思想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箱匣式多宝格设计思想及启示意义 | 第74-82页 |
·箱匣式多宝格的设计思想 | 第74-75页 |
·箱匣式多宝格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 第75-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一:图片来源 | 第85-89页 |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附录三:文章所涉及的清代箱匣式多宝格一览表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