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u2O-WO3材料的制备和光电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 | 第9-10页 |
·氧化亚铜光催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Cu_2O光催化的优化改性 | 第11-14页 |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3 实验部分 | 第17-22页 |
·引言 | 第17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7页 |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电化学沉积设备和实验过程 | 第17-18页 |
·电化学沉积设备 | 第17-18页 |
·电沉积实验过程 | 第18页 |
·阳极氧化法实验设备和过程 | 第18-1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19-2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1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19-20页 |
·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0-22页 |
·瞬态光电流响应测试 | 第20-21页 |
·电容—电压测试(C-V) | 第21-22页 |
4 Cu_2O-WO_3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22-38页 |
·引言 | 第22页 |
·电化学沉积氧化亚铜的原理 | 第22-23页 |
·电沉积Cu_2O-WO_3薄膜 | 第23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3-37页 |
·氧化钨加入量对薄膜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23-28页 |
·温度对薄膜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pH对氧化亚铜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电位对薄膜表面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Cu_2O薄膜 | 第38-47页 |
·引言 | 第38页 |
·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Cu_2O薄膜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不同反应时间对纳米Cu_2O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温度对纳米Cu_2O形貌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电压对纳米Cu_2O形貌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pH对纳米Cu_2O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退火温度对纳米Cu_2O瞬态光电流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退火温度对氧化亚铜载流子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氧化亚铜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Cu_2O-WO_3薄膜 | 第47-56页 |
·引言 | 第47页 |
·阳极氧化法制备复合纳米Cu_2O-WO_3薄膜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不同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pH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电压对粉末形貌的影响 | 第50-51页 |
·薄膜的EDX结果分析 | 第51页 |
·不同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晶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不同退火温度对样品光电流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退火温度对样品载流子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退火温度下的氧化亚铜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