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光合固碳过程及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引言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 ·生物结皮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14-17页 | 
| ·生物结皮的光合固碳量 | 第17-18页 | 
| ·生物结皮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 第18-22页 | 
|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2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4-28页 | 
|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 ·气候与土壤 | 第24-25页 | 
| ·植被和土壤状况 | 第25-26页 | 
| ·生物结皮状况 | 第26-28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8-4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42页 | 
| ·生物结皮的物种鉴定及理化性质 | 第29-31页 | 
| ·生物结皮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31-33页 | 
| ·生物结皮的光合固碳量 | 第33-37页 | 
| ·生物结皮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 第37-42页 | 
| 4 生物结皮的物种鉴定和理化性质 | 第42-50页 | 
| ·地衣鉴定 | 第42-46页 | 
| ·生物结皮的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 | 第46-47页 | 
| ·生物结皮盖度 | 第46页 | 
| ·生物结皮生物量 | 第46页 | 
| ·生物结皮有机质和全氮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5 生物结皮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50-61页 | 
| ·藻结皮光合作用 | 第50-52页 | 
| ·温度和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地衣结皮光合作用 | 第52-55页 | 
| ·温度和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苔藓结皮光合作用 | 第55-58页 | 
| ·温度和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6 生物结皮光合固碳量 | 第61-75页 | 
| ·净碳交换量 | 第61-63页 | 
| ·生物结皮固碳量估算过程 | 第63-68页 | 
| ·土壤呼吸预测模型筛选 | 第63-68页 | 
| ·生物结皮光合固碳量 | 第68-71页 | 
| ·讨论 | 第71-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7 生物结皮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 第75-91页 | 
| ·原状结皮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 第75-86页 | 
| ·结皮覆被区土壤呼吸速率变化 | 第75-76页 | 
| ·土壤呼吸的日变化 | 第76-81页 | 
|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 第81页 | 
| ·三类结皮覆被区的土壤碳排放量 | 第81-84页 | 
| ·讨论 | 第84-86页 | 
| ·生物结皮去除后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 第86-90页 | 
| ·结皮去除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86-88页 | 
| ·结皮去除前后土壤呼吸的变化 | 第88页 | 
| ·讨论 | 第88-90页 | 
| ·小结 | 第90-91页 | 
| 8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91-93页 | 
| ·结论 | 第91-92页 | 
| ·创新点 | 第92页 | 
| ·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 个人简介 | 第105-107页 | 
| 导师简介 | 第107-109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109-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