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重庆山区国省干线的公路沥青路面基本特点及养护 | 第17-27页 |
·重庆山区国省干线公路特点分析 | 第17页 |
·重庆山区国省干线公路现状旧道路质量检测 | 第17-20页 |
·重庆山区典型路面病害 | 第17-18页 |
·沥青路面破损类型 | 第18-19页 |
·旧路路面结构情况 | 第19-20页 |
·旧路面性能评定模型 | 第20-21页 |
·路面损坏状况评价 | 第20-21页 |
·旧沥青路面强度的评定 | 第21页 |
·重庆山区国省干线典型路面性能评价与病因分析 | 第21-26页 |
·典型路面性能评价 | 第21-25页 |
·旧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重庆山区国省干线公路再生方法选择与原理分析 | 第27-33页 |
·重庆山区国省干线再生方法选择 | 第27-29页 |
·现有沥青再生技术适应性分析 | 第27-28页 |
·就地冷再生方案提出 | 第28-29页 |
·就地冷再生技术机理研究 | 第29-31页 |
·就地冷再生再生技术简介 | 第29页 |
·就地冷再生类型 | 第29页 |
·就地冷再生优点总结 | 第29-30页 |
·就地冷再生道路再生前道路处治办法 | 第30-31页 |
·泡沫沥青冷再生介绍 | 第31-32页 |
·泡沫沥青冷再生概念 | 第31-32页 |
·泡沫沥青产生原理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山区国省干线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 第33-59页 |
·RAP质量控制指标 | 第33-36页 |
·RAP性能的一般要求 | 第33-34页 |
·RAP含水率 | 第34页 |
·RAP级配 | 第34-35页 |
·RAP中沥青含量及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质量研究 | 第36-41页 |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 | 第36页 |
·泡沫沥青质量控制 | 第36-40页 |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 第40-41页 |
·最优配合比设计 | 第41-54页 |
·确定设计级配 | 第41-50页 |
·确定最佳含水率 | 第50页 |
·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OAC | 第50-54页 |
·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 | 第54-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山区国省干线公路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第59-67页 |
·就地冷再生施工准备工作与注意事项 | 第59-62页 |
·原道路准备工作 | 第59-60页 |
·新料的准备再生 | 第60页 |
·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正式施工 | 第60-62页 |
·质量控制与质量验收 | 第62-66页 |
·质量控制 | 第62-64页 |
·质量验收标准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山区国省干线就地冷再生质量管理案例实证分析 | 第67-77页 |
·案例情况 | 第67-70页 |
·道路维修历史与现有病害 | 第67页 |
·道路交通状况 | 第67-70页 |
·混合料设计情况 | 第70页 |
·路面施工工艺与设备配备 | 第70-72页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70-71页 |
·设备配备 | 第71-72页 |
·再生路面性能评价 | 第72-75页 |
·路面强度评价 | 第72-73页 |
·再生路面室内检测与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7页 |
·展望与不足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