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第二章 叶公超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译介与传播 | 第11-20页 |
一、 行走于中西学界 | 第11-13页 |
二、 译介现代主义作家作品 | 第13-15页 |
三、 创办《新月》与《学文》 | 第15-20页 |
第三章 叶公超的诗学理论 | 第20-34页 |
一、 叶公超对艾略特诗学理论的接受与研究 | 第20-24页 |
(一) 艾略特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 | 第20-22页 |
(二) 叶公超对艾略特的研究 | 第22-24页 |
二、 叶公超独具现代主义色彩的诗学理论 | 第24-34页 |
(一) 文学基本理论 | 第25-29页 |
(二) 诗歌理论 | 第29-34页 |
第四章 叶公超的文学批评实践 | 第34-39页 |
一、 叶公超论小说和散文 | 第34-36页 |
二、 叶公超评徐志摩和鲁迅 | 第36-39页 |
第五章 叶公超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与影响 | 第39-47页 |
一、 叶公超新诗理论的影响和传承 | 第39-44页 |
(一) 新诗形式论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 对“知性”诗的追求 | 第40-41页 |
(三) 叶公超的诗歌理论对同时代人的影响 | 第41-44页 |
二、 现代主义诗学在中国的传播 | 第44-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附录A.叶公超先生简要年谱(1904——1939) | 第51-54页 |
附录B.叶公超先生重要著作(编、译)目录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