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新近纪物源演化研究--来自稀土元素、重矿物和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 作者简介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1页 |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1.2 选题来源 | 第14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物源分析概述 | 第14-16页 |
| ·物源分析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物源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1.5 完成的工作量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32页 |
| §2.1 盆地地层序列 | 第21-24页 |
| §2.2 盆地构造特征 | 第24-25页 |
| §2.3 盆地周缘水系分布与潜在物源区特征 | 第25-32页 |
| ·盆地周缘水系分布 | 第25-27页 |
| ·潜在物源区特征 | 第27-32页 |
| 第三章 样品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3.1 资料和样品来源 | 第32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 ·微量元素分析 | 第32页 |
| ·重矿物分析 | 第32页 |
| ·碎屑锆石U-Pb测年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稀土元素分析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第34-45页 |
| §4.1 稀土元素物源示踪原理 | 第34-35页 |
| §4.2 物源区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第35-36页 |
| §4.3 盆地内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第36-38页 |
| ·三亚组沉积时期 | 第37页 |
| ·梅山组沉积时期 | 第37页 |
| ·黄流组沉积时期 | 第37-38页 |
| ·莺歌海组沉积时期 | 第38页 |
| §4.4 小结 | 第38-45页 |
| 第五章 重矿物分析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第45-69页 |
| §5.1 重矿物分析物源示踪原理 | 第45-47页 |
| §5.2 物源区重矿物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 ·海南岛 | 第47-48页 |
| ·越南 | 第48页 |
| §5.3 盆地内重矿物分布特征 | 第48-63页 |
| ·重矿物含量 | 第48-53页 |
| ·重矿物组合类型 | 第53-62页 |
| ·主成份分析 | 第62-63页 |
| §5.4 小结 | 第63-69页 |
| 第六章 锆石U-Pb测年分析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第69-76页 |
| §6.1 锆石年代学物源示踪原理 | 第69-71页 |
| §6.2 物源区锆石年龄分布特征 | 第71页 |
| §6.3 盆地内锆石年龄分布特征 | 第71-75页 |
| §6.4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七章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新近纪物源演化 | 第76-81页 |
| §7.1 源-汇系统演化特征 | 第76-78页 |
| ·三亚组沉积时期 | 第76页 |
| ·梅山组沉积时期 | 第76-77页 |
| ·黄流组沉积时期 | 第77页 |
| ·莺歌海组沉积时期 | 第77-78页 |
| §7.2 物源演化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 第78-81页 |
| ·母岩岩性 | 第78页 |
| ·构造运动 | 第78-79页 |
| ·火山活动 | 第79-80页 |
| ·沉积后作用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