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7-2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二、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37页 |
一、 AM 真菌概述 | 第20-21页 |
二、 AM 真菌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三、 AM 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的影响 | 第23-33页 |
四、 玉米的碳氮代谢 | 第33-36页 |
五、 国内外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37-4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三、 创新点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二章 不同 AM 真菌对玉米抗寒性的作用及菌株筛选 | 第43-55页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一、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44页 |
二、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44-46页 |
三、 数据分析和统计 | 第46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一、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 | 第46-47页 |
二、 植物幼苗生长 | 第47-48页 |
三、 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MDA | 第48-50页 |
四、 抗氧化酶活性 | 第50-52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碳代谢的作用 | 第55-79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一、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56页 |
二、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56-58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58-71页 |
一、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根部侵染率和根形态的影响 | 第58-59页 |
二、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地上部形态的影响 | 第59页 |
三、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地上、地下部干重的影响 | 第59-61页 |
四、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五、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 | 第62-64页 |
六、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植株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64-65页 |
七、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幼苗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65-68页 |
八、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68页 |
九、 玉米光合能力与碳代谢产物的相关性 | 第68-70页 |
十、 玉米光合能力与碳代谢酶的相关性 | 第70页 |
十一、玉米碳代谢酶与碳代谢产物的相关性 | 第70-7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71-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氮代谢的作用 | 第79-95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一、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79页 |
二、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79-80页 |
三、 数据分析和统计 | 第80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80-90页 |
一、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叶片总氮、矿化氮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80-82页 |
二、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根部总氮、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三、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3页 |
四、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根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3-85页 |
五、 温度和 AM 接种处理对玉米叶片氮代谢酶的影响 | 第85-87页 |
六、 玉米叶片氮代谢产物与氮代谢酶的关系 | 第87-88页 |
七、 玉米叶片氮代谢产物与光合特性的关系 | 第88页 |
八、 玉米碳氮代谢产物关系 | 第88-90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90-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对玉米幼苗养分吸收的作用 | 第95-105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96页 |
一、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96页 |
二、 样品分析 | 第96页 |
三、 统计分析 | 第96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1页 |
一、 玉米植株磷(P)含量和吸收 | 第96-97页 |
二、 玉米植株对大量养分的吸收 | 第97-99页 |
三、 玉米植株对微量养分的吸收 | 第99-10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01-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11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05-108页 |
一、 不同菌根真菌提高玉米抗寒能力及适宜菌种筛选 | 第105-106页 |
二、 低温胁迫影响菌根玉米碳代谢 | 第106-107页 |
三、 低温胁迫影响菌根玉米氮代谢 | 第107页 |
四、 低温胁迫下菌根真菌对玉米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108-111页 |
一、 AM 真菌的分子生态多样性 | 第108页 |
二、 菌根共生体碳氮协调互作关系 | 第108-109页 |
三、 菌根提高植物抗逆性机制与环境互作的关系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1页 |
附录 | 第131-13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