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内容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个人信息的概述及其侵权现状第8-18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第8-15页
  一、个人信息的基本概念第8-10页
  二、个人信息与其相关概念的区分第10-11页
  三、信息化时代的个人信息第11-12页
  四、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2-13页
  五、个人信息的分类第13-15页
 第二节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侵权现状及保护的必要性第15-18页
  一、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侵权之现状第15-17页
  二、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第17-18页
第二章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的权利基础及其权利冲突第18-24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利基础的几种学说分析第19-22页
  一、个人信息的“人格权说”第19页
  二、个人信息的“所有权说”第19-20页
  三、个人信息的“隐私权说”第20页
  四、对三种学说的评析第20-21页
  五、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应独具的权能——个人信息权第21-22页
 第二节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冲突第22-24页
  一、咨询自决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第22页
  二、言论自由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第22-23页
  三、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第23-24页
第三章 各国及国际组织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第24-31页
 第一节 美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第24-26页
  一、立法背景第24页
  二、立法现状第24-25页
  三、对美国“分散立法”模式的评析第25-26页
 第二节 德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第26-28页
  一、立法背景第26页
  二、立法现状第26-28页
  三、立法评述第28页
 第三节 欧盟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第28-31页
  一、立法背景第28页
  二、立法现状第28-30页
  三、立法评述第30-31页
第四章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完善第31-43页
 第一节 我国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第31-34页
  一、国家法律制度方面的保护第31-33页
  二、其他方面的保护第33-34页
 第二节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不足第34-35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建议第35-43页
  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模式第35-36页
  二、我国人信息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宗旨第36页
  三、我国个人信息法的基本原则第36-37页
  四、信息主体的权力内容第37-38页
  五、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督机构第38-39页
  六、对个人信息权的归则原则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第39-41页
  七、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特殊行业的例外规定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民投票制度的宪法学分析--兼论香港“民间公民投票”的不合法性
下一篇:房地产价格调控中,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立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