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G膜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 膜乳化法 | 第10-15页 |
·膜乳化法原理 | 第11页 |
·膜乳化装置及 SPG 膜 | 第11-12页 |
·膜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SPG 膜乳化在乳剂及微球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2 微球常用骨架材料 | 第15-19页 |
·PLGA 的基本性质 | 第16-17页 |
·PLGA 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 | 第17页 |
·PLGA 微球作为给药系统的应用 | 第17-19页 |
3 模型药物的选择 | 第19-20页 |
4 本课题提出依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尼莫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 | 第21-39页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22页 |
·试药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尼莫地平微球载药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 第22-24页 |
·尼莫地平微球体外释放的方法学研究 | 第24-25页 |
·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测定 | 第25页 |
·体外释放度测定 | 第25-26页 |
·尼莫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NMP 微球载药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 第27-30页 |
·尼莫地平微球体外释放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 第30-33页 |
·NMP 微球制备工艺处方单因素考察结果 | 第33-37页 |
·NMP 微球制备过程工艺稳定性考察 | 第37-3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尼莫地平微球的体外表征 | 第39-46页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9-40页 |
·仪器 | 第39页 |
·试药 | 第39-4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尼莫地平的体外表征 | 第40-4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NMP 微球显微形貌图及粒径分布测定 | 第42-43页 |
·DSC 表征曲线 | 第43-44页 |
·微球体外释放表征 | 第44-4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SPG 膜乳化法制备溶菌酶微球 | 第46-64页 |
1 实验器材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2 实验内容 | 第47-53页 |
·溶菌酶微球载药量测定方法 | 第47-49页 |
·溶菌酶微球体外释放含量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溶菌酶微球的制备 | 第50-51页 |
·制备工艺中单因素对溶菌微球性质的影响 | 第51-5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溶菌酶微球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 第53-54页 |
·溶菌酶体外释放方法学考察 | 第54-56页 |
·溶菌酶微球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结果 | 第56-6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溶菌酶微球的体内外性质的表征 | 第64-77页 |
1 实验器材 | 第64-65页 |
2 实验内容 | 第65-67页 |
·微球形貌及粒径分布 | 第65页 |
·溶菌酶微球的 DSC 表征 | 第65页 |
·溶菌酶微球的红外表征 | 第65-66页 |
·溶菌酶微球释放介质中的降解试验 | 第66页 |
·溶菌酶微球混悬液的溶血试验 | 第66-67页 |
·在大鼠体内降解及组织相容性试验 | 第6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6页 |
·溶菌酶微球粒径分布及形貌 | 第67-68页 |
·DSC 曲线表征 | 第68页 |
·红外表征 | 第68-70页 |
·体外降解 | 第70-74页 |
·微球混悬液溶血情况考察 | 第74-75页 |
·体内降解及组织相容性考察 | 第75-7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