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1 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 第7-8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1章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 第12-27页 |
·《曾国藩家书》 | 第12-14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4-21页 |
·儒家思想 | 第14-15页 |
·湖湘文化 | 第15-16页 |
·宋明理学 | 第16-18页 |
·诸子百家 | 第18-21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实践基础 | 第21-27页 |
·良师益友为径 | 第21-23页 |
·祖训遗风为源 | 第23-25页 |
·经历修为为法 | 第25-27页 |
第2章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特征 | 第27-46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7-42页 |
·修身与立德 | 第27-30页 |
·治学与修为 | 第30-31页 |
·治家与孝道 | 第31-36页 |
·为官与官德 | 第36-40页 |
·理财与勤俭 | 第40-42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特性 | 第42-46页 |
·封建局限性 | 第42-44页 |
·社会进步性 | 第44-46页 |
第3章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教育价值与实践归宿 | 第46-53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教育价值 | 第46-48页 |
·家庭教育价值 | 第46页 |
·社会教育价值 | 第46-47页 |
·自我教育价值 | 第47-48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的实践归宿 | 第48-53页 |
·忠君为国 | 第49-50页 |
·洋为中用 | 第50-53页 |
第4章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 第53-64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对于个体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53-57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对于公民与社会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57-60页 |
·《曾国藩家书》伦理思想对于官德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