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理论相关内容 | 第17-26页 |
·财务报告舞弊及相关内容 | 第17-18页 |
·财务报告的定义 | 第17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界定 | 第17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内容 | 第17-18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理论 | 第18-2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理论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国内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3.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样本及指标的确定 | 第26-39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6-27页 |
·模型样本的选择 | 第27-31页 |
·舞弊样本的选择 | 第27-28页 |
·控制样本的选择 | 第28-31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31-33页 |
·样本行业及年度分布 | 第31-33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时间的分布 | 第33页 |
·研究假设与变量的选取 | 第33-39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7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37-39页 |
4.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研究模型 | 第39-41页 |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选择 | 第39页 |
·Logistic 回归原理 | 第39-41页 |
·假设检验 | 第41-47页 |
·正态分布检验 | 第41-42页 |
·非参数 Mann-Whitney U 检验 | 第42-43页 |
·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5.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有效性的检验及应用 | 第50-56页 |
·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 | 第50-51页 |
·检验非制造业上市公司 | 第51-53页 |
·案例检验及应用 | 第53-55页 |
·制造业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的识别案例 | 第53-54页 |
·制造业非财务报告舞弊公司的识别案例 | 第54-55页 |
·模型检验效果分析 | 第55-56页 |
6.结论及建议 | 第56-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