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低功耗 SoC 设计关键技术 | 第16-20页 |
·功耗来源 | 第16-17页 |
·基于多电压技术的物理级设计 | 第17-18页 |
·IP 核的开关活动性优化 | 第18页 |
·新型 CMOS 混合电路的 SoC 实现 | 第18-19页 |
·问题与挑战 | 第19-2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2 低功耗 SoC 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30页 |
·多电压 SoC 布图规划 | 第22-25页 |
·实施阶段 | 第22页 |
·时延约束 | 第22-23页 |
·布图算法 | 第23-24页 |
·电平移位器布局 | 第24-25页 |
·电压降驱动的 P/G 网络设计 | 第25页 |
·有限状态机状态分配 | 第25-27页 |
·功耗和面积优化 | 第25-26页 |
·峰值电流优化 | 第26-27页 |
·新型 CMOS 混合电路单元映射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基于非矩形电压岛的多电压 SoC 布图规划 | 第30-53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研究动机 | 第31-34页 |
·电压岛形状 | 第31-32页 |
·布图规划算法速度 | 第32-34页 |
·问题描述 | 第34-35页 |
·提出的算法 | 第35-43页 |
·算法概况 | 第35-37页 |
·超图生成与分割 | 第37页 |
·非矩形电压岛生成 | 第37-40页 |
·参数设置与讨论 | 第40-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52页 |
·引入超边和非矩形电压岛结果比较 | 第43-45页 |
·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方法比较 | 第45-47页 |
·与基于 SKB-Tree 数据结构的方法比较 | 第47-49页 |
·与其他两种近期发表的方法比较 | 第49-50页 |
·定边框约束下不同高宽比下的比较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4 电压降感知的多电压 SoC 供电引脚与布图协同综合 | 第53-73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研究动机 | 第54-55页 |
·问题描述 | 第55-57页 |
·P/G 供电结构 | 第56-57页 |
·电流源建模 | 第57页 |
·电压降感知的电源引脚分配 | 第57-62页 |
·基本算法 | 第58页 |
·基于弹簧模型的电源引脚分配 | 第58-62页 |
·多电源引脚推广 | 第62页 |
·电压降感知的多电压 SoC 布图 | 第62-64页 |
·算法概况 | 第63页 |
·成本函数 | 第63-64页 |
·增量式 P/G 网络拓扑优化 | 第64-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72页 |
·与传统布图算法进行比较 | 第67-68页 |
·与固定电源引脚位置方法比较 | 第68-69页 |
·不同成本函数间的性能比较 | 第69-70页 |
·P/G 网络拓扑优化对比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5 时序约束下的多电压 SoC 电平移位器规划 | 第73-88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电平移位器 | 第74页 |
·问题定义 | 第74-76页 |
·研究动机 | 第76-77页 |
·提出的算法 | 第77-84页 |
·虚拟电平移位器插入 | 第78-79页 |
·电压分配 | 第79页 |
·电平移位器规划 | 第79-83页 |
·布图算法实现详情 | 第83-84页 |
·实验结果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6 面向 IP 核模块的低功耗有限状态机状态分配算法 | 第88-104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有限状态机状态分配 | 第89-91页 |
·研究动机 | 第91-93页 |
·峰值电流与开关活动性协同优化 | 第93-98页 |
·问题定义 | 第93-94页 |
·拉格朗日松弛 | 第94-95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状态分配优化 | 第95-98页 |
·峰值电流上界的确定 | 第98页 |
·实验结果 | 第98-102页 |
·重编码法性能比较 | 第98-99页 |
·与其他方法比较 | 第99-101页 |
·与 SAT-pc 比较 | 第101-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7 基于新型 CMOS 混合电路的 SoC 实现 | 第104-123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新型 CMOS 混合电路 | 第105-107页 |
·单元电路映射问题 | 第107-108页 |
·单元映射算法 | 第108-113页 |
·算法概况 | 第108-109页 |
·拉格朗日松弛问题 | 第109页 |
·编码 | 第109-110页 |
·交叉算子 | 第110-112页 |
·变异与自学习算子 | 第112-113页 |
·拉格朗日乘子更新 | 第113页 |
·逻辑电路等效变换 | 第113-119页 |
·高扇出门的确定 | 第114-116页 |
·扇出分割 | 第116-118页 |
·算法概况 | 第118-1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19-122页 |
·映射算法结果比较 | 第120页 |
·逻辑变换结果比较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123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全文总结 | 第123-125页 |
·未来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