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引言 | 第12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2-15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2-13页 |
·水飞蓟素 | 第13-14页 |
·酚酸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和测定 | 第15-17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5-16页 |
·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 第16-17页 |
·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 第17-18页 |
·洋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立题思想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第2章 HPLC-UV-MS~n分析金线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第26-48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7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7页 |
·质谱检测条件 | 第27-28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28-29页 |
·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29-31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9-30页 |
·流动相梯度的选择 | 第30页 |
·柱温的选择 | 第30-31页 |
·流动相组成的选择 | 第31页 |
·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条件的确定 | 第31-32页 |
·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组分的鉴定 | 第32-40页 |
·实验方法学考察 | 第40-4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4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1-42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2-43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3页 |
·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3章 HPLC-UV-MS“分析云南洋蓟中的多酚类化合物 | 第48-74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8-49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质谱检测条件 | 第4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49-50页 |
·洋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7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50-52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0-51页 |
·流动相梯度程序的选择 | 第51页 |
·检测温度的选择 | 第51-52页 |
·流动相组成的选择 | 第52页 |
·洋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的确定 | 第52-53页 |
·洋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组分的鉴定 | 第53-67页 |
·实验方法学考察 | 第67-71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7-68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8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8-69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9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9-71页 |
·洋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