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中药黄芪的概述 | 第9-14页 |
·中药黄芪简介 | 第9-10页 |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黄芪多糖类 | 第10页 |
·黄芪黄酮类 | 第10页 |
·黄芪皂苷类 | 第10页 |
·黄芪蛋白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中药黄芪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1-12页 |
·保肝作用 | 第12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2页 |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2页 |
·其他药理活性 | 第12-13页 |
·黄芪的临床应用 | 第13-14页 |
·呼吸系统疾病 | 第13页 |
·消化系统疾病 | 第13页 |
·心脑血管疾病 | 第13页 |
·其他临床应用 | 第13-14页 |
·中药蛋白的药理活性 | 第14-15页 |
·抗肿瘤活性 | 第14页 |
·抗病毒活性 | 第14-15页 |
·免疫调节活性 | 第15页 |
·其他生物活性 | 第15页 |
·植物中几种蛋白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凝集素 | 第15-16页 |
·胰蛋白酶抑制剂 | 第16页 |
·几丁质酶 | 第16页 |
·中药纳米颗粒的研究 | 第16-19页 |
·中药汤剂中的胶体体系 | 第16-17页 |
·中药与纳米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中药纳米颗粒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蛋白的自组装行为与药物递送 | 第18-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4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实验药材 | 第21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41页 |
·黄芪汤剂的煎煮方法 | 第23页 |
·黄芪饮片蛋白粗提液制备 | 第23-24页 |
·黄芪饮片蛋白抽提 | 第23页 |
·硫酸铵分级沉降 | 第23页 |
·透析 | 第23-24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 | 第24-26页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方法 | 第26页 |
·黄芪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26-29页 |
·离子交换色谱法 | 第27-28页 |
·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8-29页 |
·黄芪蛋白生化表征方法 | 第29-33页 |
·Folin酚法测定黄芪提取液及分离纯化蛋白质含量 | 第29-30页 |
·黄芪目标蛋白氨基酸组分分析 | 第30-31页 |
·蛋白质序列分析 | 第31页 |
·糖蛋白的过碘酸-席夫(PAS)染色法 | 第31-32页 |
·蒽酮-硫酸法测板蓝根提取液中还原糖含量 | 第32-33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条件初步探索 | 第33-37页 |
·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粒径测量 | 第33-34页 |
·颗粒稳定性Zeta-电位表征 | 第34-36页 |
·pH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 | 第36页 |
·加热时间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温度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 | 第37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的性质表征 | 第37-39页 |
·尺寸排阻色谱与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测定黄芪蛋白颗粒分子量 | 第37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收率的测定 | 第37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与黄芪甲苷的载药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形貌特征 | 第38-39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细胞活性实验 | 第39-41页 |
·细胞复苏 | 第39页 |
·细胞传代 | 第39页 |
·细胞计数 | 第39-40页 |
·MTT法测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68页 |
·煎煮时间对黄芪水提取物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黄芪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41-47页 |
·黄芪饮片中蛋白质粗提液的制备 | 第41-42页 |
·离子交换色谱 | 第42-45页 |
·Macro-Prep High-S强阳离子离子交换色谱 | 第42-44页 |
·Macro-Prep High-Q强阴离子离子交换色谱 | 第44-45页 |
·疏水色谱 | 第45-46页 |
·Folin-酚法测定各步骤黄芪蛋白的浓度 | 第46-47页 |
·黄芪目的蛋白的理化性质表征 | 第47-51页 |
·目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 | 第47-48页 |
·Native-PAGE与SDS-PAGE的蛋白比较 | 第48-49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9-50页 |
·N-末端序列测定 | 第50-51页 |
·黄芪目标蛋白糖蛋白及还原糖测定结果 | 第51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条件探索 | 第51-61页 |
·不同pH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 | 第51-56页 |
·不同加热时间对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影响 | 第56-60页 |
·利用凝胶色谱测定黄芪蛋白纳米颗粒的分子量 | 第60-61页 |
·黄芪蛋白纳米颗粒的形成率 | 第61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与黄芪甲苷的载药量的测定 | 第61-65页 |
·黄芪蛋白自组装纳米颗粒与黄芪甲苷的装载率的测定 | 第61-63页 |
·黄芪蛋白颗粒与AST-蛋白颗粒的性质表征 | 第63-6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芪蛋白自组装颗粒的形貌特征 | 第64-65页 |
·黄芪蛋白与AST自组装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效应 | 第65-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总结 | 第68-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