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发展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8-9页
   ·研究内容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论文创新点第10-11页
   ·研究框架第11-12页
第二章 广义符号学及设计符号学相关理论研究第12-19页
   ·广义符号学第12-16页
     ·符号学溯源第12-13页
     ·符号释义与符号过程第13-14页
     ·符号的传达第14-16页
   ·设计符号学第16-19页
     ·设计符号学的概念第17页
     ·设计符号的功能与文化价值第17-18页
     ·设计符号的表达第18-19页
第三章 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符号系统概述第19-27页
   ·城市环境设计概述第19-22页
     ·城市环境设计的定义第19页
     ·城市环境设计的特征第19-22页
   ·城市环境设计的符号学解读第22-27页
     ·符号的实体及其存在性第22页
     ·环境设计符号的传达第22-27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学审视第27-35页
   ·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第27-28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第28-30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第28-29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第29-30页
   ·现代城市环境中传统文化的符号学审视第30-35页
     ·现代城市环境中传统文化的性质变迁第3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系统的地域分类第31-35页
第五章 传统文化符号的发展模式研究第35-41页
   ·“再生”的引入第35-36页
   ·“再生式发展”模式第36-37页
   ·“再生式发展”的相关因素第37-41页
     ·选择传统文化符号系统的地域依据第37-39页
     ·符号元素舍弃与保留的原则第39页
     ·新符号元素引入后符号系统“再生”的整体性要求第39-41页
第六章 环境设计实例中的“再生式发展”模式分析第41-57页
   ·苏州博物馆新馆环境设计分析第41-49页
     ·苏州城市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分析第41-42页
     ·对苏州传统文化系统的选择第42-44页
     ·“中而新,苏而新”的传统文化符号系统再生第44-49页
   ·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环境设计分析第49-56页
     ·别墅的功能需求分析第49-50页
     ·对北京传统宅院文化系统的选择第50-52页
     ·北京传统院落文化“再生”的现代别墅环境设计第52-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语第57-60页
   ·对本课题研究的思考第57-58页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第58-59页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成与发展分析--以南京城市街道为例
下一篇: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景观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