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桥检测评估与加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桥梁检测和评估的意义 | 第9页 |
·桥梁加固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桥梁检测及评估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桥梁加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既有桥梁病害检测评估及加固理论 | 第14-37页 |
·概述 | 第14页 |
·钢筋混凝土桥梁常见病害 | 第14-26页 |
·钢筋混凝土梁式和板式桥梁病害 | 第14-17页 |
·上部结构病害 | 第14-15页 |
·下部结构病害 | 第15-16页 |
·桥面系病害 | 第16-17页 |
·其他部位病害 | 第17页 |
·钢筋混凝土病害机理分析 | 第17-26页 |
·钢筋裸露 | 第17-18页 |
·钢筋锈蚀 | 第18-20页 |
·混凝土的表层缺陷 | 第20-21页 |
·混凝土的裂缝 | 第21-23页 |
·混凝土的碳化 | 第23-25页 |
·混凝土的腐蚀 | 第25-26页 |
·钢筋混凝土桥梁检测 | 第26-30页 |
·检测内容 | 第26-27页 |
·材料性能检测 | 第27页 |
·桥梁外观检测 | 第27页 |
·桥梁资料收集 | 第27页 |
·检测方法 | 第27-30页 |
·静载试验检测 | 第27-28页 |
·动载试验检测 | 第28页 |
·现场无损检测 | 第28-30页 |
·钢筋混凝土桥梁评估 | 第30-32页 |
·评估内容 | 第30页 |
·评估方法 | 第30-32页 |
·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 | 第32-36页 |
·桥梁加固原则 | 第32页 |
·桥梁加固方法 | 第32-36页 |
·表层结构加固方法 | 第32-33页 |
·上部结构加固方法 | 第33-35页 |
·下部结构加固方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新屋桥病害检测和评估 | 第37-50页 |
·桥梁概况 | 第37页 |
·检测目的和依据 | 第37-38页 |
·检测目的 | 第37-38页 |
·检测依据 | 第38页 |
·病害检测 | 第38-46页 |
·检测内容和方法 | 第38-39页 |
·桥梁外观病害检测 | 第39-45页 |
·桥台外观病害 | 第39-41页 |
·空心板外观病害 | 第41-44页 |
·支座外观病害 | 第44-45页 |
·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 | 第45页 |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 第45页 |
·钢筋强度检测 | 第45-46页 |
·桥梁评估 | 第46-49页 |
·评定分类 | 第46-47页 |
·评定方法 | 第47-48页 |
·桥梁评估结果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新屋桥加固方案的研究 | 第50-83页 |
·概述 | 第50页 |
·设计原则和依据 | 第50-51页 |
·设计原则 | 第50页 |
·设计依据 | 第50-51页 |
·加固方案比选 | 第51-52页 |
·加固设计计算 | 第52-76页 |
·计算理论 | 第52-57页 |
·计算单元刚度矩阵 | 第52-54页 |
·计算等效节点力 | 第54页 |
·转换单元刚度矩阵 | 第54-55页 |
·计算整体刚度矩阵 | 第55页 |
·非线性计算过程 | 第55-57页 |
·计算图式 | 第57-59页 |
·计算假定 | 第59-60页 |
·加固前验算过程 | 第60-69页 |
·边板验算 | 第60-65页 |
·中板验算 | 第65-69页 |
·加固后验算过程 | 第69-75页 |
·边板验算 | 第69-73页 |
·中板验算 | 第73-75页 |
·加固前后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加固设计施工图 | 第76-78页 |
·加固施工要点 | 第78-82页 |
·底板火损区域处理 | 第78-80页 |
·桥台火损区域和裂缝区域处理 | 第80-81页 |
·板底非火损区域裂缝处理 | 第81-82页 |
·加固施工注意事项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总结 | 第83页 |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