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岩溶型铝土矿地质地貌环境与成矿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0页 |
| ·论文选题和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 ·平果铝土矿成矿研究的典型性 | 第13-14页 |
| ·平果矿田地质研究的代表性 | 第14页 |
| ·矿区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平果矿田研究的应用意义 | 第15页 |
| ·平果矿田研究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 ·岩溶型铝土矿主要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 ·大地构造背景对岩溶铝土矿的影响 | 第16-18页 |
| ·岩溶作用与铝土矿的影响 | 第18-24页 |
| ·铝土矿在岩溶地貌中的分布和迁移演化 | 第24-26页 |
| ·岩溶型铝土矿的保存 | 第26-27页 |
| ·研究工作情况 | 第27-30页 |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27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平果矿田基础地质特征及对成矿的影响 | 第30-46页 |
| ·矿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30-34页 |
| ·右江盆地区域背景 | 第30-31页 |
| ·右江盆地台盆环境 | 第31-32页 |
| ·东吴运动对右江盆地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桂西地区褶皱构造 | 第33-34页 |
| ·矿区区域地质成矿特征 | 第34-37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成矿特殊构造环境 | 第34-35页 |
| ·二叠纪岛屿生物礁与铝土矿分布关系 | 第35-36页 |
| ·海侵运动对铝土矿的保护 | 第36页 |
| ·新构造运动对铝土矿分布的控制 | 第36-37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37-42页 |
| ·矿区地层 | 第37-39页 |
| ·矿区构造 | 第39-40页 |
| ·矿区地貌 | 第40-42页 |
| ·矿区铝土矿矿床特征 | 第42-46页 |
| ·矿区堆积铝土矿特征 | 第42-44页 |
| ·矿区原生沉积铝土矿特征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矿区岩溶地貌与堆积铝土矿分布 | 第46-70页 |
| ·矿田区域构造地貌特征 | 第46-48页 |
| ·区域构造地貌特征 | 第46-48页 |
| ·构造-岩性地貌形成地质条件 | 第48页 |
| ·矿田岩溶地貌特征 | 第48-55页 |
| ·岩溶地貌类型 | 第48-49页 |
| ·矿区岩溶地貌组合类型 | 第49-52页 |
| ·矿区构造-岩性地貌特征分析 | 第52-55页 |
| ·遥感方法在堆积铝土矿分布确定中的应用 | 第55-67页 |
| ·遥感方法确定平果铝土矿分布的适宜性分析 | 第55-58页 |
| ·遥感解译 | 第58-66页 |
| ·堆积铝土矿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验证 | 第66-67页 |
| ·平果矿田堆积铝土矿整体分布特征 | 第67-70页 |
| ·堆积铝土矿整体分布 | 第67-68页 |
| ·堆积铝土矿整体分布特征分析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岩溶地貌-堆积铝土矿分带研究 | 第70-88页 |
| ·矿区岩溶地貌分带 | 第70-72页 |
| ·那豆矿区的地貌分带 | 第70-72页 |
| ·太平-教美矿区的地貌分带特征 | 第72页 |
| ·矿区堆积铝土矿分带 | 第72-82页 |
| ·堆积铝土矿分带特征 | 第72-74页 |
| ·堆积铝土矿成分分带 | 第74-81页 |
| ·堆积铝土矿其它特征的分带 | 第81-82页 |
| ·地貌-堆积铝土矿分带成因分析 | 第82-88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层的暂时性基准面分带作用 | 第83-84页 |
| ·构造对地貌分带的影响 | 第84-85页 |
| ·矿区丘陵地貌的形成 | 第85-86页 |
| ·堆积铝土矿分带的形成 | 第86-88页 |
| 第五章 堆积铝土矿层组合特征和保存机制研究 | 第88-107页 |
| ·堆积铝土矿层结构特征 | 第88-92页 |
| ·堆积铝土矿层结构类型划分 | 第90-91页 |
| ·矿层结构类型与地貌分带关系 | 第91-92页 |
| ·堆积铝土矿物质成分特征及地质意义探讨 | 第92-97页 |
| ·堆积铝土矿矿物组成 | 第92页 |
| ·堆积铝土矿中土的地球化学研究 | 第92-93页 |
| ·岩性原因分析 | 第93-95页 |
| ·堆积铝土矿风化程度研究 | 第95页 |
| ·主要元素在矿、土中分布关系研究 | 第95-97页 |
| ·堆积铝土矿含矿率研究 | 第97-99页 |
| ·堆积铝土矿含矿率变化 | 第97-98页 |
| ·含矿率研究的意义 | 第98-99页 |
| ·堆积铝土矿保存机制 | 第99-105页 |
| ·堆积铝土矿分带保存的组合型式 | 第99-100页 |
| ·堆积铝土矿保存方式的典型特征 | 第100-103页 |
| ·堆积铝土矿保存的成矿作用 | 第103-105页 |
| 附图 | 第105-107页 |
| 第六章 堆积铝土矿演化特征研究 | 第107-122页 |
| ·矿区岩溶地貌-成矿演化特征 | 第107-113页 |
| ·边缘带堆积铝土矿成矿演化 | 第107-110页 |
| ·核部带堆积铝土矿成矿的演化 | 第110-111页 |
| ·矿区整体地貌-成矿演化 | 第111-113页 |
| ·矿区堆积铝土矿演化 | 第113-117页 |
| ·堆积铝土矿成分演化的特征 | 第113-116页 |
| ·堆积铝土矿层结构指示的地貌演化 | 第116-117页 |
| ·矿区岩溶水系对地貌-矿分带的影响 | 第117-122页 |
| ·岩溶地貌与水系发育的关系 | 第117-118页 |
| ·矿区岩溶演化与水系演化的关系 | 第118-119页 |
| ·矿区流域地下水系的恢复 | 第119-122页 |
| 第七章 原生沉积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初步探讨 | 第122-158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地质特征 | 第123-132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扇形分布特征 | 第123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矿石类型 | 第123-125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矿石特征分布调查 | 第125-128页 |
| ·矿物成分 | 第128-131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结构特征 | 第131-132页 |
| ·平果原生沉积铝土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 第132-143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主量元素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第132-135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稀土元素特征及对环境的约束 | 第135-138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对环境的约束 | 第138-141页 |
| ·Sr同位素对环境的指示分析 | 第141-143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成矿环境研究 | 第143-155页 |
| ·平果矿田原生沉积铝土矿层变化规律分析 | 第143-145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三角洲沉积变化趋势 | 第145-148页 |
| ·三角洲相带分布 | 第148-151页 |
| ·矿石矿物组成对成矿环境的约束 | 第151-152页 |
| ·矿石组构特征对环境的约束 | 第152-153页 |
| ·原生沉积铝土矿三角洲成矿环境综合分析 | 第153-154页 |
| ·三角洲沉积环境形成的区域背景 | 第154-155页 |
| 附图 | 第155-158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58-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3-173页 |
| 附录 | 第173-175页 |
| 致谢 | 第175-1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