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新城疫概述 | 第10-17页 |
| ·新城疫病毒的特性及其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 ·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的蛋白 | 第11-13页 |
| ·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 | 第13-14页 |
| ·新城疫的诊断与控制 | 第14-15页 |
| ·新城疫疫苗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黏膜免疫 | 第17-20页 |
| ·黏膜免疫的意义 | 第18页 |
| ·黏膜免疫的机制 | 第18-19页 |
| ·黏膜免疫途径 | 第19-20页 |
| ·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 ·纳米载药体系 | 第21-22页 |
| ·病毒基因递送载体 | 第22-23页 |
| ·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 | 第23-24页 |
| ·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纳米疫苗黏膜免疫传递系统的应用 | 第25-2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44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33页 |
| ·质粒、细菌、病毒与细胞 | 第30页 |
| ·试验动物 | 第30页 |
| ·主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0-31页 |
| ·主要仪器设备仪器 | 第31页 |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31-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44页 |
| ·pVAX1-F(o)真核表达载体的验证 | 第33-35页 |
| ·新城疫DNA疫苗的制备与纯化 | 第35-36页 |
| ·新城疫DNA疫苗PLGA纳米粒的制备 | 第36页 |
| ·pDNA-PLGA-NPs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 ·pDNA-PLGA-NPs形态、粒径、分散度及Zeta电位检测 | 第37页 |
| ·pDNA-PLGA-NPs包封率的测定 | 第37-38页 |
| ·pDNA-PLGA-NPs抗DNase Ⅰ降解 | 第38页 |
| ·pDNA-PLGA-NPs的体外释放试验 | 第38页 |
| ·pDNA-PLGA-NPs体外表达鉴定 | 第38-41页 |
| ·pDNA-PLGA-NPs细胞毒性检测 | 第41页 |
| ·pDNA-PLGA-NPs免疫效果的研究 | 第41-44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4-60页 |
| ·pVAX1-F(o)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44页 |
| ·pDNA-PLGA-NPs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4-47页 |
| ·初乳超声时间对质粒DNA完整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复乳超声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正交试验优化pDNA-PLGA-NPs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47-48页 |
| ·优化的pDNA-PLGA-NPs制备工艺 | 第48页 |
| ·pDNA-PLGA-NPs形态、粒径、分散度、Zeta电位及包封率测定 | 第48-51页 |
| ·pDNA-PLGA-NPs抗DNase Ⅰ降解的保护作用 | 第51-52页 |
| ·pDNA-PLGA-NPs的体外释放试验 | 第52-53页 |
| ·pDNA-PLGA-NPs体外表达 | 第53-54页 |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DNA-PLGA-NPs的体外表达 | 第53页 |
| ·Western-blotting检测pDNA-PLGA-NPs的体外表达 | 第53-54页 |
| ·pDNA-PLGA-NPs安全性评价 | 第54页 |
| ·免疫后IgG、IgA抗体水平的评价 | 第54-58页 |
| ·免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变化 | 第54-55页 |
| ·免疫后泪液中IgA含量变化 | 第55-56页 |
| ·免疫后气管液中IgA含量变化 | 第56-57页 |
| ·免疫后胆汁中IgA含量变化 | 第57页 |
| ·免疫后血清中IgA含量变化 | 第57-58页 |
| ·免疫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 第58-60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60-6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