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3页 |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 插表清单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 ·中国的能源现状 | 第16-17页 |
| ·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 第16-17页 |
| ·能源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 | 第17页 |
| ·太阳能开发利用 | 第17页 |
| ·太阳能储能技术 | 第17-18页 |
| ·太阳能热储存方式 | 第17-18页 |
| ·相变储能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概况 | 第18-21页 |
| ·相变材料(PCM)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相变储能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熔化实验 | 第23-37页 |
| ·相变材料的选择 | 第23页 |
| ·实验系统 | 第23-29页 |
| ·实验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 ·太阳能蝶式集热器 | 第24-25页 |
| ·真空锥形盘管吸热器 | 第25-26页 |
| ·传热介质 HTF(Heat transfer fluid)的选择 | 第26-27页 |
| ·单元组装式太阳能储热装置 | 第27-29页 |
| ·各温度监测点的位置分布 | 第29页 |
| ·熔化实验研究 | 第29-36页 |
| ·熔化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 | 第30-32页 |
| ·传热温差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 ·传热温差对蓄热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 ·单元储热装置的经济性分析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固-液相变储热装置数值分析方法 | 第37-45页 |
| ·相变传热的特点 | 第37页 |
| ·相变传热问题的求解方法概述 | 第37-38页 |
| ·相变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 ·CFD 软件在相变传热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 第38-41页 |
| ·CFD 软件中离散方式的分类 | 第39页 |
| ·有限体积法概述 | 第39-40页 |
| ·Fluent 凝固与熔化模型 | 第40-41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 ·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 ·Fluent 参数的设置 | 第43页 |
| ·图形后处理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基于单元组装式太阳能储热装置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5-58页 |
| ·熔化过程的模拟分析 | 第45-56页 |
| ·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 第45-46页 |
| ·熔化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 | 第46-52页 |
| ·传热介质流量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 ·传热温差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单元储热装置的强化传热方法分析 | 第58-71页 |
| ·螺纹管换热器在相变蓄热中强化传热作用的数值模拟 | 第58-59页 |
| ·物理模型及参数 | 第58-59页 |
| ·熔化过程的模拟分析 | 第59-64页 |
| ·强化传热前后,储热单元内的温度场对比分析 | 第59-62页 |
| ·强化传热后,传热介质流量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62-63页 |
| ·强化传热后,传热温差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 ·双循环螺旋管在相变蓄热中强化传热作用的数值模拟 | 第64-69页 |
| ·强化传热前后温度场的对比分析 | 第65-68页 |
| ·强化传热前后监测点 T1 的温度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课题总结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