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多功能复合机床发展现状 | 第18-27页 |
·多功能车床 | 第18-20页 |
·多功能铣床 | 第20-22页 |
·复合机床的设计原理 | 第22-24页 |
·多功能机床的应用 | 第24-27页 |
·多轴车铣复合加工系统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车铣复合机床 HTM63150iy 结构分析 | 第30-33页 |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车铣复合端面加工坐标转换方法的研究 | 第35-47页 |
·车铣复合端面加工运动学分析 | 第35-37页 |
·端面加工工艺特点分析 | 第35-36页 |
·端面加工运动坐标求解 | 第36-37页 |
·端面加工运动关系验证 | 第37-41页 |
·运动转换仿真实验环境 | 第38页 |
·运动转换实验方案设计 | 第38-41页 |
·极坐标插补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43页 |
·车铣复合系统极坐标插补指令定义 | 第41-42页 |
·蓝天数控系统极坐标插补控制流程 | 第42-43页 |
·极坐标插补指令处理 | 第43页 |
·极坐标插补极值区域平滑处理方法 | 第43-46页 |
·极坐标插补极值区域 | 第44-45页 |
·基于 C 轴约束的极坐标插补极值区域平滑处理方法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车铣复合柱面加工坐标转换方法的研究 | 第47-63页 |
·车铣复合柱面加工运动学分析 | 第47-49页 |
·柱面加工工艺特点分析 | 第47-48页 |
·基于 XZC 结构的柱面加工运动坐标求解 | 第48-49页 |
·柱面加工运动关系验证 | 第49-50页 |
·圆柱坐标插补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2页 |
·车铣复合系统圆柱插补指令定义 | 第51页 |
·蓝天数控系统圆柱插补控制流程 | 第51-52页 |
·圆柱插补指令处理 | 第52页 |
·基于 XZCY 结构的的圆柱插补切削点补偿 | 第52-62页 |
·问题的产生 | 第53页 |
·圆柱插补切削点补偿解决方法 | 第53-54页 |
·圆柱插补切削点补偿的实现 | 第54-58页 |
·圆柱插补切削点补偿路径处理 | 第58-61页 |
·圆柱插补切削点补偿进给速度处理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基于进给率约束的五轴刀心点插补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63-95页 |
·蓝天数控系统平台 | 第63-67页 |
·五轴数控系统硬件平台 | 第63-65页 |
·五轴数控系统软件平台 | 第65-67页 |
·五轴数控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第67-69页 |
·五轴运动学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69-86页 |
·五轴运动学库需求 | 第70-73页 |
·五轴机床运动学基础 | 第73-81页 |
·五轴运动学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81-86页 |
·基于进给率约束的刀具中心点插补方法 | 第86-92页 |
·基于五轴运动学库的五轴刀具中心点控制指令 | 第87页 |
·蓝天数控运动控制器处理流程 | 第87-88页 |
·基于后加减速的的刀心点插补方法 | 第88-91页 |
·基于转换前加减速的的刀心点插补方法 | 第91-92页 |
·功能实现以及加工实验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基于轴分组的多轴复合机床校验方法的研究 | 第95-109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五轴机床运动学校验方法研究 | 第96-106页 |
·基于五轴运动学库参数的机床误差分析 | 第96-98页 |
·基于五轴运动学库的运动学校验原理 | 第98-100页 |
·基于五轴运动学库的运动学校验过程 | 第100-103页 |
·实现与验证 | 第103-106页 |
·基于轴分组的多轴复合机床 HTM63150iy 校验方法 | 第106-108页 |
·基于五轴转换结构的轴组划分 | 第106-107页 |
·多轴车铣复合机床的校验 | 第107-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结束语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