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高速铁路安全风险评价及相关应用设计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对铁路运输安全及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对于铁路运输安全及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3页 |
·结论和问题 | 第13-14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安全评价方法介绍 | 第17-26页 |
·风险理论介绍 | 第17-20页 |
·风险的概念 | 第17页 |
·风险等级划分 | 第17-19页 |
·风险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 第19页 |
·风险评估过程 | 第19-20页 |
·风险安全评价方法介绍 | 第20-25页 |
·现有风险安全评价法 | 第20-21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 第21-2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建立 | 第26-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 第26页 |
·基于事故的系统安全分析 | 第26-34页 |
·事故的分类 | 第27-28页 |
·事故的等级 | 第28页 |
·事故致因分析 | 第28-34页 |
·铁路运输安全因素分析 | 第34-39页 |
·人员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设备状态的影响因素 | 第37页 |
·管理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39-40页 |
·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 第39页 |
·建立安全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50页 |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41-48页 |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41-42页 |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 第42页 |
·权重的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权重的计算与一致性检查 | 第44-48页 |
·模糊评价模型 | 第48-49页 |
·模糊算子的分析与选择 | 第48-49页 |
·评价结果清晰化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0-59页 |
·背景情况 | 第50-52页 |
·京沪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 第50-51页 |
·高速铁路安全相关问题 | 第51-52页 |
·相关故障情况 | 第52页 |
·风险分析 | 第52-54页 |
·单因素评价结果获取 | 第54-56页 |
·建立统一评价指标 | 第54页 |
·安全调查表 | 第54-56页 |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风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第59-85页 |
·需求分析 | 第59-61页 |
·系统功能需求 | 第59-60页 |
·系统设计技术需求 | 第60-61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1-66页 |
·系统开发平台 | 第61-63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63-65页 |
·系统运行机制 | 第65-66页 |
·系统详细设计 | 第66-83页 |
·程序前期设计与配置 | 第66-67页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67-70页 |
·用户登录及权限验证模块 | 第70-75页 |
·风险源信息添加模块 | 第75-77页 |
·风险源信息查询与分页功能设计 | 第77-80页 |
·风险源信息统计模块 | 第80-83页 |
·系统部署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