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基于模糊理论的高速铁路安全风险评价及相关应用设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外对铁路运输安全及安全评价的研究第12-13页
     ·国内对于铁路运输安全及安全评价的研究第13页
     ·结论和问题第13-14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14-17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安全评价方法介绍第17-26页
   ·风险理论介绍第17-20页
     ·风险的概念第17页
     ·风险等级划分第17-19页
     ·风险的分类及影响因素第19页
     ·风险评估过程第19-20页
   ·风险安全评价方法介绍第20-25页
     ·现有风险安全评价法第20-21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第21-22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2-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高速铁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第26-41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第26页
   ·基于事故的系统安全分析第26-34页
     ·事故的分类第27-28页
     ·事故的等级第28页
     ·事故致因分析第28-34页
   ·铁路运输安全因素分析第34-39页
     ·人员影响因素第35-37页
     ·设备状态的影响因素第37页
     ·管理的影响因素第37-38页
     ·环境的影响因素第38-39页
   ·评价指标的建立第39-40页
     ·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第39页
     ·建立安全评价指标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1-50页
   ·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第41-48页
     ·层次分析法介绍第41-42页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第42页
     ·权重的计算方法第42-44页
     ·权重的计算与一致性检查第44-48页
   ·模糊评价模型第48-49页
     ·模糊算子的分析与选择第48-49页
     ·评价结果清晰化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第50-59页
   ·背景情况第50-52页
     ·京沪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现状第50-51页
     ·高速铁路安全相关问题第51-52页
     ·相关故障情况第52页
   ·风险分析第52-54页
   ·单因素评价结果获取第54-56页
     ·建立统一评价指标第54页
     ·安全调查表第54-56页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风险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第59-85页
   ·需求分析第59-61页
     ·系统功能需求第59-60页
     ·系统设计技术需求第60-61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61-66页
     ·系统开发平台第61-63页
     ·系统结构设计第63-65页
     ·系统运行机制第65-66页
   ·系统详细设计第66-83页
     ·程序前期设计与配置第66-67页
     ·数据库的设计第67-70页
     ·用户登录及权限验证模块第70-75页
     ·风险源信息添加模块第75-77页
     ·风险源信息查询与分页功能设计第77-80页
     ·风险源信息统计模块第80-83页
   ·系统部署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景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微量元素研究
下一篇:安全风险管理在米轨铁路车务安全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