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30页 |
·烧结 Nd-Fe-B永磁材料 | 第15-21页 |
·Nd-Fe-B系永磁材料的分类与制造工艺 | 第16-17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制造工艺 | 第17-19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 | 第19-20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加工现状 | 第21-25页 |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第22页 |
·超声加工 | 第22-23页 |
·金刚石套料钻加工 | 第23-24页 |
·车削加工 | 第24页 |
·激光打孔工艺 | 第24-25页 |
·磨削加工 | 第25页 |
·硬脆材料损伤理论及加工现状 | 第25-28页 |
·硬脆材料损伤理论研究 | 第26-27页 |
·硬脆材料的加工方法 | 第27-2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2.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断裂机制 | 第30-51页 |
·抗弯强度测量 | 第30-32页 |
·断口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断裂韧性测量 | 第33-34页 |
·动态拉伸试验 | 第34-36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压痕断裂力学研究 | 第36-45页 |
·压痕类别 | 第36-38页 |
·Palmqvist压痕裂纹成核模型 | 第38-43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断裂模式 | 第43-45页 |
·烧结Nd-Fe-B永磁材料损伤模式下的断裂表征 | 第45-49页 |
·断裂韧性K_(IC)的可靠性分析 | 第45-48页 |
·概率损伤容限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3. 烧结Nd-Fe-B永磁材料的电火花加工研究 | 第51-73页 |
·单脉冲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 | 第52-56页 |
·单脉冲放电模型 | 第52-54页 |
·电极材料抛出理论 | 第54页 |
·材料去除定量分析 | 第54-56页 |
·电火花成型加工试验 | 第56-63页 |
·试验条件 | 第56-57页 |
·材料去除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峰值电流对MRR的影响 | 第57-58页 |
·脉冲宽度对MRR的影响 | 第58页 |
·脉冲间隔对MRR的影响 | 第58-59页 |
·放电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9-61页 |
·峰值电流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脉冲宽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60页 |
·脉冲间隔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放电参数对电极损耗的影响 | 第61-63页 |
·峰值电流对电极损耗的影响 | 第61-62页 |
·脉冲宽度对电极损耗的影响 | 第62-63页 |
·脉冲间隔对电极损耗的影响 | 第63页 |
·材料去除机理分析 | 第63-71页 |
·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63-64页 |
·加工亚表面的分析 | 第64-65页 |
·表面改性 | 第65-69页 |
·重铸层材料成分及结构分析 | 第66-67页 |
·加工表层显微硬度的变化 | 第67-68页 |
·耐蚀性研究 | 第68-69页 |
·脆性材料的电火花加工材料去除模型 | 第69-71页 |
·熔化和气化抛出模型 | 第69-70页 |
·热应力微破碎材料去除模型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4. 超声振动—磨削复合加工研究 | 第73-103页 |
·超声振动—磨削复合加工的原理 | 第73-76页 |
·超声振动—磨削复合加工的分类 | 第74-75页 |
·超声振动对磨削过程的影响 | 第75-76页 |
·超声振动—磨削复合加工装置设计 | 第76-82页 |
·试验装备整体设计 | 第76-78页 |
·超声振动系统设计 | 第78-82页 |
·超声振动变幅杆 | 第78-79页 |
·超声振动变幅杆形状的选择 | 第79-80页 |
·超声振动变幅杆的尺寸 | 第80-82页 |
·试验方案设计及加工效果分析 | 第82-93页 |
·单磨粒切削试验 | 第82-84页 |
·加工试验方案设计 | 第84-86页 |
·超声振动对磨削力的影响 | 第86-90页 |
·法向磨削力 | 第86-88页 |
·切向磨削力 | 第88-89页 |
·磨削力比 | 第89-90页 |
·超声振动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第90-91页 |
·超声振动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91-93页 |
·超声振动磨削加工机理分析 | 第93-101页 |
·定点压头作用下的径向裂纹 | 第94页 |
·移动压头作用下的径向裂纹 | 第94-95页 |
·超声振动磨削中的磨粒运动模型 | 第95-97页 |
·径向超声振动磨削 | 第95-96页 |
·切向超声振动磨削 | 第96-97页 |
·超声振动磨削加工中磨削力降低的原因分析 | 第97-101页 |
·脉冲切削机制 | 第97-98页 |
·工件软化效应 | 第98-101页 |
·超声润滑效应 | 第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5. 超声振动—脉冲放电—磨削复合加工研究 | 第103-114页 |
·复合加工设备研制 | 第103-106页 |
·砂轮的选择 | 第103-104页 |
·磨削液的选用 | 第104页 |
·恒压力磨削装置 | 第104-105页 |
·脉冲电源 | 第105页 |
·设备总体布局 | 第105-10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6-111页 |
·材料去除率 | 第106-108页 |
·加工表面微观形貌 | 第108-110页 |
·砂轮表面微观形貌 | 第110-111页 |
·脉冲放电砂轮修锐机理 | 第111-112页 |
·放电修锐砂轮的可能性 | 第111页 |
·放电修锐砂轮模型 | 第111-112页 |
·放电参数对修锐结果的影响 | 第112页 |
·小结 | 第112-114页 |
6. 结论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