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

无线电测向方法研究及监测站站址规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无线电测向的背景及意义第7页
   ·无线电测向及测向系统第7-10页
     ·示向度第7-8页
     ·定位第8-9页
     ·极化第9-10页
   ·测向误差分析的意义第10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0-12页
第二章 无线电测向体制第12-19页
   ·测向系统概述第12页
   ·无线电测向体制第12-18页
   ·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无线电通信测向误差分析第19-26页
   ·无线电通信测向的主要性能指标第19-20页
     ·测向机的抗扰度第19页
     ·测向准确度第19页
     ·对各种无线电通信信号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第19页
     ·测向灵敏度第19页
     ·时效性第19-20页
     ·工作频率范围第20页
   ·测向误差分析第20-25页
     ·测向误差及其分类第20页
     ·本机误差第20-24页
     ·场地环境误差第24-25页
     ·电波传播的测向误差第25页
   ·小结第25-26页
第四章 两种先进的测向体制第26-41页
   ·有代表性的监测环境第26页
   ·相关干涉仪测向技术基础第26-27页
   ·双通道相关干涉仪测向法第27-32页
   ·到达时间差测向体制第32-33页
   ·实验测试第33-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固定监测站规划第41-57页
   ·不同地貌特征下无线电信号的衰耗第41-44页
     ·准平滑城市传播衰耗中值第41页
     ·郊区和开阔区的传播衰耗中值第41-42页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衰耗中值第42-43页
     ·任意地形物的传播衰耗中值第43页
     ·其他因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第43-44页
   ·无线电监测固定站选址的一般原则第44-45页
   ·合理选择安装地点第45-46页
   ·VHF/UHF 无线电监测网建设项目规划第46-53页
   ·设备安放第53-55页
   ·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总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信建设领域项目管理实例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无线覆盖的性能分析与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