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现实诉求 | 第16-28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半城市化 | 第16-19页 |
·生产方式融入状况 | 第16-17页 |
·生活方式融入状况 | 第17-18页 |
·社会心理融入状况 | 第18-19页 |
·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因素 | 第19-21页 |
·制度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经济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自身因素分析 | 第21页 |
·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市民化之基础工程——社会融入教育 | 第21-28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内涵 | 第22-23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意义 | 第24-28页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关联因素梳理 | 第28-38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有利因素 | 第28-30页 |
·自我发展意识增强 | 第28-29页 |
·融入城市愿望强烈 | 第29页 |
·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 | 第29-30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不利因素 | 第30-36页 |
·宏观方面 | 第31-32页 |
·微观方面 | 第32-34页 |
·个体方面 | 第34-36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客体的特殊性 | 第36-38页 |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 第36-37页 |
·文化理念新旧并存 | 第37页 |
·职业构成广泛多样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内容选择 | 第38-44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阶段分析 | 第38-39页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前的引导培训 | 第38-39页 |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后的岗位培训 | 第39页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的内容分析 | 第39-44页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40页 |
·科学文化教育 | 第40-41页 |
·社会常识教育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教育路径探索 | 第44-50页 |
·提升自我意识,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教育理念 | 第44-45页 |
·转变价值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 第44-45页 |
·重构自我知识体系 | 第45页 |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教育体制 | 第45-47页 |
·充分依靠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力量 | 第46页 |
·发挥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动员工会、社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 | 第47页 |
·整合现有的教学力量与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教育质量 | 第47-50页 |
·建立多层次的办学方针 | 第48页 |
·构建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 第48-49页 |
·开设多形式的学科门类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