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丹江口库岸植被缓冲带空间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1 前言第12-21页
   ·植被缓冲带概述第13-16页
     ·植被缓冲带的概念及功能第13-14页
     ·植被缓冲带的组成第14-15页
     ·修建植被缓冲带的原则第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缓冲带宽度研究第16-20页
     ·基于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第17页
     ·基于污染物截留效率方面的研究第17-18页
     ·基于其他功能的研究第18页
     ·缓冲带常用宽度模型及概况第18-20页
   ·缓冲带生态修复研究第20页
   ·缓冲带空间配置研究第20-21页
2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页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2-29页
   ·研究区概况第22-26页
     ·地理位置第23页
     ·地形地貌第23-24页
     ·气候水文第24页
     ·土壤植被第24-25页
     ·土地覆盖和水土流失第25页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29页
     ·放水冲刷径流小区选点与布设第26页
     ·基础数据处理第26-28页
     ·缓冲带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第28-29页
4 径流小区建立与参数设置第29-34页
   ·放水冲刷径流小区建立第29-32页
     ·试验点位置选择第29-30页
     ·径流小区建立第30-32页
     ·放水冲刷实验流程第32页
   ·放水冲刷实验参数设置第32-34页
     ·取样点及取样时间设置第32-33页
     ·污染物浓度和流量梯度设置第33-34页
5 放水冲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不同影响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率效果研究第34-40页
     ·三个径流小区氮磷泥沙去除率与缓冲带宽度关系第34-37页
     ·流量控制下污染物去除率与缓冲带宽度关系第37-38页
     ·浓度控制下污染物去除率与缓冲带宽度关系第38-39页
     ·坡度控制下污染物去除率与缓冲带宽度关系第39-40页
   ·不同情景模式下宽度模型建立第40-42页
6 丹江口库区植被缓冲带空间配置第42-58页
   ·DEM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2-45页
     ·汇水区和水系第42-44页
     ·坡度第44-45页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分析第45-46页
   ·降雨数据计算地表径流量第46-53页
     ·降雨数据第46-49页
     ·SCS-CN模型计算地表径流量第49-50页
     ·SCS-CN模型中参数值的确定第50-51页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直接径流深Q值计算第51-52页
     ·各汇水区库岸带单次降雨平均流量大小计算第52-53页
   ·面源污染中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提取第53-54页
   ·植被缓冲带空间优化配置第54-58页
     ·河南地区植被缓冲带空间优化配置第55-57页
     ·湖北地区植被缓冲带空间优化配置第57页
     ·两省交界地区植被缓冲带空间优化配置第57-58页
7 结论与建议第58-61页
   ·结论及相关分析第58-60页
   ·建议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和秸秆施用对水稻响应旱改水和砷胁迫的影响
下一篇:大豆慢生根瘤菌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构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