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风电并网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2.2 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3 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的评估方法 | 第19-20页 |
1.2.4 减少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对策研究 | 第20-21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2章 风电场稳态模型及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23-37页 |
2.1 风力发电机组类型 | 第23-24页 |
2.2 双馈发电机风电场稳态模型 | 第24-32页 |
2.2.1 变压器损耗模型 | 第25-26页 |
2.2.2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精确模型 | 第26-28页 |
2.2.3 双馈发电机的简化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2.2.4 双馈发电机的PQ模型 | 第29-30页 |
2.2.5 三种模型对比 | 第30-32页 |
2.3 风电场仿真模型 | 第32-36页 |
2.3.1 软件介绍 | 第32-34页 |
2.3.2 风电场模型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的影响仿真研究 | 第37-53页 |
3.1 稳态电压分布 | 第37-38页 |
3.2 基于DigSILENT的仿真模型搭建 | 第38-43页 |
3.3 基于DigSILENT风电场有功功率对电网电压影响的研究 | 第43-49页 |
3.3.1 夏季大负荷下不同风电场输出对电网电压影响 | 第43-45页 |
3.3.2 冬季小负荷下不同风电场输出对电网电压影响 | 第45-47页 |
3.3.3 风电场有功功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 基于DigSILENT风电场功率因数对电网电压影响的研究 | 第49-52页 |
3.4.1 夏季大负荷下功率因数对电网电压影响 | 第49-51页 |
3.4.2 冬季小负荷下功率因数对电网电压影响 | 第51页 |
3.4.3 电压分析结论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评估 | 第53-67页 |
4.1 现有影响评估方法 | 第53页 |
4.2 相关性及相关系数的含义 | 第53-55页 |
4.3 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9页 |
4.3.1 风电并网与电压偏差相关性系数计算 | 第55-57页 |
4.3.2 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4.4 风电并网对电网电压影响整体相关性评估 | 第59-64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60-61页 |
4.4.2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61-62页 |
4.4.3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波形分析 | 第62-63页 |
4.4.4 整体相关性评估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4.5 基于该方法的影响评估流程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减少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影响的对策研究 | 第67-75页 |
5.1 合理选择风电机组类型 | 第67-69页 |
5.1.1 风电机组类型统计 | 第67-68页 |
5.1.2 风电机组优缺点对比 | 第68页 |
5.1.3 风电机组选择依据 | 第68-69页 |
5.2 合理确定风电最大并网容量 | 第69-72页 |
5.2.1 风电同时率 | 第69-70页 |
5.2.2 考虑风电同时率的电网接纳能力计算 | 第70-72页 |
5.2.3 最大并网容量计算 | 第72页 |
5.3 提高地区电网风电消纳能力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3-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