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19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城市生活垃圾概述 | 第20-24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 | 第20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危害 | 第20-21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 | 第20-21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 第21页 |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现状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的法律规制基础 | 第24-28页 |
·循环经济的起源发展 | 第24页 |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多层次推进原则 | 第25页 |
·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原则 | 第25页 |
·行政强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原则 | 第25-26页 |
·鼓励技术创新原则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法律规制 | 第28-32页 |
·城市生活垃圾现有立法 | 第28-29页 |
·宪法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法律规定 | 第28页 |
·环境保护法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法律规定 | 第28-29页 |
·行政法规、规章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法律规定 | 第29页 |
·我国现行对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的法律规制缺陷 | 第29-31页 |
·缺少相应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环境执法存在阻碍 | 第30页 |
·企业、社会公众参与动力不足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国外循环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法律规制实践 | 第32-40页 |
·德国循环经济法 | 第32-33页 |
·德国循环经济法概述 | 第32-33页 |
·德国循环经济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相关立法 | 第33页 |
·美国的循环经济法 | 第33-34页 |
·美国的循环经济法概述 | 第33-34页 |
·美国循环经济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相关立法 | 第34页 |
·日本循环经济法 | 第34-36页 |
·日本循环经济法概述 | 第35页 |
·日本循环经济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相关立法 | 第35-36页 |
·国外循环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法治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9页 |
·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法律体系 | 第36页 |
·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 | 第36-37页 |
·鼓励企业、公众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过程中 | 第37页 |
·加强科技创新带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 | 第37-38页 |
·完善垃圾分类制度 | 第38页 |
·实行垃圾收费制度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的法律制度构想 | 第40-47页 |
·完善循环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法律体系 | 第40-43页 |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转变立法理念 | 第40-42页 |
·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制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 第42-43页 |
·强化执法保障 | 第43-45页 |
·明确执法主体 | 第43-44页 |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 第44-45页 |
·完善责任分配 | 第45-46页 |
·明确政府、企业的责任 | 第45-46页 |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置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1、结论 | 第47-48页 |
2、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