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直线伺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研究 | 第17-32页 |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7页 |
·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d-q 轴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第20-21页 |
·负反馈及前馈控制 | 第21-25页 |
·控制系统的 PID 控制器设计 | 第21-24页 |
·前馈补偿算法 | 第24-25页 |
·伺服系统运动轨迹规划方法 | 第25-31页 |
·轨迹规划算法概述 | 第25-26页 |
·运动轨迹规划方法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交流伺服驱动器硬件设计 | 第32-43页 |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 第32页 |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第32-39页 |
·DSP TMS32028335 简介 | 第32-33页 |
·DSP 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33-35页 |
·反馈信号调理电路 | 第35-36页 |
·电流采样及调理电路 | 第36-37页 |
·驱动器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37-38页 |
·驱动器模拟信号控制端口设计 | 第38-39页 |
·驱动器 GPIO 接口设计 | 第39页 |
·系统功率电路设计 | 第39-42页 |
·功率板辅助电源设计 | 第39-40页 |
·逆变电路的设计 | 第40-41页 |
·直流母线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电路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交流伺服驱动器软件设计 | 第43-56页 |
·系统软件设计规划 | 第43-45页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43-44页 |
·伺服系统中断程序的设计 | 第44-45页 |
·系统主要程序模块 | 第45-55页 |
·动子初始位置定位 | 第45-46页 |
·速度计算与调节模块 | 第46-47页 |
·AD 采样模块 | 第47-48页 |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及实现 | 第48-53页 |
·人机接口模块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数据的交流伺服系统数学建模方法研究 | 第56-73页 |
·系统辨识方法概述 | 第56-57页 |
·系统辨识激励信号的选择 | 第57-59页 |
·伪随机信号产生原理及实现方法 | 第59-62页 |
·伪随机信号产生原理 | 第59-61页 |
·伪随机信号 matlab/simulink 实现方法 | 第61-62页 |
·系统频率响应测试方法的 simulink 仿真 | 第62-64页 |
·频率响应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64-70页 |
·实验系统整体框架的设计 | 第64-67页 |
·基于 PXI-6251 数据采集板卡的 PRBS 信号的产生 | 第67-68页 |
·基于 DAQmx 的数据同步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68-70页 |
·基于频率响应测试数据的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 | 第73-79页 |
·系统实验电机介绍 | 第73-74页 |
·系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4-78页 |
·驱动器硬件电路模块测试 | 第74-75页 |
·驱动器性能测试 | 第75-76页 |
·频率响应测试实验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