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抗菌纸中的应用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研究背景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抗菌纸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浆内添加法制备抗菌纸第15-16页
       ·后加工法制备抗菌纸第16-17页
       ·纤维改性法制备抗菌纸第17-18页
       ·油墨印刷法制备抗菌纸第18页
     ·抗菌剂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无机抗菌剂第18-19页
       ·有机抗菌剂第19页
       ·天然抗菌剂第19-20页
     ·壳聚糖微球在抗菌纸中的应用第20-21页
     ·硅藻土和高岭土在造纸中的应用现状第21-22页
     ·微纤化纤维素在造纸中的应用现状第22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2-25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抗菌特性研究第25-46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25-30页
     ·实验原料第25-26页
     ·实验仪器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30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26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包封率测定第26-27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第27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27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分布测定第27页
       ·纤维形态的观察第27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zeta电位和电荷密度的测定第27页
       ·吸附时间对载药壳聚糖微球在竹浆纤维上吸附的影响第27-28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28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28页
       ·抗菌纸的抄造第28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在抗菌纸中留着率的测定第28-29页
       ·抗菌剂的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第29页
       ·抗菌纸的抗菌性能分析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44页
     ·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CS/TPP)的质量比对MIT包封率的影响第30-31页
     ·壳聚糖与甲基异噻唑啉酮(CS/MIT)的质量比对MIT包封率的影响第31-32页
     ·MIT的浓度对MIT包封率的影响第32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第32-34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4-35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热稳定性分析第35-37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表面形貌分析第37-38页
     ·吸附时间对载药壳聚糖微球在竹浆纤维上吸附的影响第38-40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在抗菌纸上的留着率第40-41页
     ·抗菌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41-43页
       ·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第42-43页
       ·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第43页
       ·抗菌纸的抗菌性能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微纤化纤维素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及其对抗菌纸性能的研究第46-60页
   ·引言第46-47页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47-50页
     ·实验原料第47-48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50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48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在微纤化纤维素上的吸附平衡时间第48-49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49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9页
       ·热失重分析第49页
       ·载药壳聚糖微球在抗菌纸中留着率的测定第49页
       ·抗菌纸的制备第49页
       ·抗菌纸的物理性能测定第49-50页
       ·抗菌纸的抗菌性能第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9页
     ·吸附时间对载药壳聚糖微球在微纤化纤维素上吸附的影响第50-51页
     ·微纤化纤维素/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微纤化纤维素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前后表面形貌分析第52-53页
     ·微纤化纤维素/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热稳定性分析第53-54页
     ·MFC/CS-MIT的添加量对抗菌纸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4-57页
       ·MFC/CS-MIT的添加量对抗菌纸抗张指数的影响第54-55页
       ·MFC/CS-MIT的添加量对抗菌纸撕裂指数的影响第55-56页
       ·MFC/CS-MIT的添加量对抗菌纸耐破指数的影响第56-57页
     ·MFC/CS-MIT的添加量对载药壳聚糖微球在抗菌纸上留着率的影响第57-58页
     ·抗菌纸的抗菌性能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改性颜料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及其在涂布抗菌纸中的应用第60-78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60-63页
     ·实验原料第60-61页
     ·实验仪器第61页
     ·实验方法第61-63页
       ·颜料的阴离子改性第61页
       ·改性颜料的电荷密度测定第61-62页
       ·改性硅藻土或高岭土吸附抗菌剂第62页
       ·涂料的制备第62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62页
       ·热失重分析第62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62-63页
       ·涂布抗菌纸的制备第63页
       ·涂布抗菌纸的抗菌性能分析第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77页
     ·改性高岭土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及其抗菌特性的研究第63-69页
       ·pH值对高岭土和改性高岭土电荷密度的影响第63-64页
       ·吸附时间对载药壳聚糖微球在改性高岭土上吸附的影响第64-65页
       ·改性高岭土及其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5-67页
       ·改性高岭土及其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热稳定性分析第67-68页
       ·改性高岭土制备涂布抗菌纸的抗菌性第68-69页
     ·改性硅藻土吸附壳聚糖-甲基异噻唑啉酮微球及其抗菌特性研究第69-77页
       ·pH值对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电荷密度的影响第69-70页
       ·吸附时间对载药壳聚糖微球在改性硅藻土上吸附的影响第70-71页
       ·改性硅藻土及其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1-72页
       ·改性硅藻土及其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的热稳定性分析第72-73页
       ·改性硅藻土及其吸附载药壳聚糖微球的X射线光谱分析第73-75页
       ·改性硅藻土制备涂布抗菌纸的抗菌性分析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塑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善及防褪色工艺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低熔点琼脂糖的改性与制备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