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0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树木提取物用作木材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树木提取物的抑菌机理 | 第17-18页 |
·树木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 第18页 |
·树木提取物对木材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树木提取物与化学试剂复配增效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植物提取物抑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1-23页 |
·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21-22页 |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 第22-23页 |
·植物精油的主要提取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提取物抑菌方面的文献检索 | 第28-29页 |
·立题依据 | 第29页 |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第二章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的提取、成分分析及其对木材腐朽菌的抑制 | 第40-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8页 |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香樟木质部提取物的响应面优化 | 第43-50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菌丝的毒力效果 | 第52-53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化学成分鉴定与分析 | 第53-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三章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在木材防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62-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8页 |
·材料 | 第62-63页 |
·试验方法 | 第63-67页 |
·仪器观察与分析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93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处理试样耐彩绒革盖菌性能 | 第68-73页 |
·几种防腐剂处理毛白杨白腐后的XRD和FTIR分析 | 第73-77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处理试样耐密粘褶菌性能 | 第77-82页 |
·基于XRD和FTIR的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处理试样褐腐的光谱学分析 | 第82-85页 |
·不同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试样防腐效果的热分析 | 第85-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第四章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的生理生化机制 | 第99-109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99-100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的制备 | 第99页 |
·供试菌种以及培养基 | 第99页 |
·供试药剂 | 第99-100页 |
·试验仪器 | 第100页 |
·试验方法 | 第100-103页 |
·木材腐朽菌菌丝氧呼吸的检测 | 第100-101页 |
·纤维素酶活的测定 | 第101-102页 |
·褐腐菌细胞内蛋白质渗出量的测定 | 第102-103页 |
·褐腐菌电解质渗透量的测定 | 第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对密粘褶菌和彩绒革盖菌菌丝有氧呼吸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香樟木质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褐腐菌纤维素酶活的作用 | 第105-106页 |
·香樟木质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褐腐菌细胞内电解质的渗透变化情况 | 第106页 |
·香樟木质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褐腐菌胞内蛋白渗出量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香樟木质部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抑制的分子机制 | 第109-1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5页 |
·试验材料 | 第110-112页 |
·试验方法 | 第112-11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5-142页 |
·彩绒革盖菌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 | 第115-131页 |
·密粘褶菌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 | 第131-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43-146页 |
第六章 香樟木质部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以及HS-GC分析 | 第146-1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6-148页 |
·试验材料 | 第146页 |
·主要仪器与装置 | 第146-147页 |
·试验方法 | 第147-1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48-161页 |
·香樟木材主要解剖特征 | 第148-150页 |
·香樟木质部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 第150-156页 |
·香樟木质部中樟脑的HS-GC分析 | 第156-161页 |
·小结 | 第161-16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62-166页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66-171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66-169页 |
·创新点 | 第169页 |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 第169-171页 |
附录 | 第171-176页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76-177页 |
致谢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