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农业格局的变化 | 第11页 |
·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 第11-12页 |
·农业园功能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教育农园的发展与相关案例分析 | 第17-4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教育 | 第17页 |
·观光、休闲农业 | 第17-18页 |
·农业园 | 第18页 |
·教育农园 | 第18-19页 |
·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 第19页 |
·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西方发达国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台湾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我国大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我国大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我国大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教育农园的概念及特点 | 第23-24页 |
·教育农园的概念 | 第23页 |
·教育农园的特点 | 第23-24页 |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教育农园发展概况 | 第24-27页 |
·国外教育农园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我国台湾地区教育农园发展概况 | 第26-27页 |
·我国大陆教育农园的发展研究概况 | 第27-30页 |
·我国大陆教育农园发展现状 | 第27页 |
·我国大陆教育农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 | 第27-29页 |
·促进我国大陆教育农园发展的对策 | 第29-30页 |
·国内教育农园案例分析 | 第30-43页 |
·台湾地区教育农园案例分析 | 第30-37页 |
·大陆教育农园案例分析 | 第37-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教育农园建设与规划设计模式的构建 | 第43-57页 |
·教育农园建设的条件与要素 | 第43-45页 |
·政策导向 | 第43页 |
·教育重视情况 | 第43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43页 |
·区位优势 | 第43-44页 |
·资源要素 | 第44-45页 |
·教育农园服务对象及设置研究 | 第45-46页 |
·服务对象 | 第45页 |
·设置方式研究 | 第45-46页 |
·教育农园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第46-47页 |
·规划设计目标 | 第46页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教育农园规划设计的理念 | 第47-48页 |
·定位 | 第47页 |
·主题策划 | 第47-48页 |
·功能分区和项目安排 | 第48-50页 |
·功能分区与布局 | 第48-49页 |
·项目安排 | 第49-50页 |
·教育与科普培训专项规划 | 第50页 |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第50-51页 |
·水利水系规划 | 第51页 |
·服务设施规划 | 第51-52页 |
·游览路线规划 | 第52页 |
·绿化种植规划设计 | 第52-55页 |
·植物配植与造景 | 第52-55页 |
·植物的选择 | 第55页 |
·景观体系规划设计 | 第55-56页 |
·经营模式规划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教育农园规划设计实践——以安徽耘泰新乡村综合体“教育农园”为例 | 第57-87页 |
·项目概况及条件分析 | 第57-60页 |
·地理区位 | 第57页 |
·自然条件 | 第57-58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58页 |
·现状分析 | 第58-59页 |
·开发的综合评价 | 第59-60页 |
·规划设计的原则与依据 | 第60-62页 |
·规划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规划设计依据 | 第61-62页 |
·规划设计的理念 | 第62-64页 |
·指导思想 | 第62页 |
·主题定位 | 第62页 |
·目标定位 | 第62页 |
·功能定位 | 第62页 |
·形象定位 | 第62-64页 |
·景观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 | 第64-70页 |
·德育乡土教学区 | 第64-65页 |
·乡村娱乐活动区 | 第65-66页 |
·花卉艺术体验区 | 第66-67页 |
·农事操作体验区 | 第67-69页 |
·果园观光休闲区 | 第69页 |
·美丽田野探险区 | 第69-70页 |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第70-71页 |
·园区出入口 | 第70页 |
·内部交通 | 第70页 |
·对外交通 | 第70-71页 |
·教育与科普培训专项规划 | 第71-72页 |
·水利水系规划 | 第72-73页 |
·服务设施规划 | 第73页 |
·游览路线规划 | 第73-75页 |
·绿化种植规划 | 第75-77页 |
·指导思想 | 第75页 |
·种植规划设计 | 第75-77页 |
·景观规划设计 | 第77-87页 |
·景观体系 | 第77-78页 |
·部分景点设计 | 第78-87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87-89页 |
·主要结论 | 第87页 |
·创新点 | 第8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图片来源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