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竞争力实证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和创新点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框架结构 | 第9-1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区域物流、区域物流竞争力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区域物流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区域物流概述 | 第11页 |
| ·国内外区域物流发展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外区域物流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8页 |
| ·区域物流竞争力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 ·区域物流竞争力概念 | 第18页 |
| ·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1页 |
| ·区域物流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页 |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 ·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32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 | 第24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4-25页 |
| ·目标明确原则 | 第24页 |
| ·指标合适原则 | 第24页 |
| ·科学合理原则 | 第24页 |
| ·稳定预测原则 | 第24-25页 |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9页 |
| ·评价指标选择 | 第25-26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6-29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9-31页 |
| ·因子分析法介绍 | 第29-30页 |
| ·因子分析法计算方式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提升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32-42页 |
| ·中部六省相关情况介绍 | 第32-34页 |
| ·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进程 | 第32-33页 |
| ·中部六省在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上所采取的发展举措 | 第33-34页 |
| ·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34-41页 |
| ·数据来源 | 第34页 |
| ·2010 年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 ·“十一五”期间中部六省区域物流竞争力数据分析 | 第38-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相关对策建议 | 第42-46页 |
| ·完善区域物流相关政策 | 第42-43页 |
| ·经济政策 | 第42页 |
| ·资源生态政策 | 第42页 |
| ·科教文卫政策 | 第42-43页 |
| ·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推广 | 第43页 |
| ·引进和开发先进技术设备 | 第43页 |
| ·信息平台建设 | 第43页 |
| ·制定全面的人才战略 | 第43-44页 |
| ·创新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 ·创造区域物流发展的增长极 | 第44页 |
| ·创造区域物流的阶梯性发展 | 第44-45页 |
| ·开展特色物流模式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 ·主要工作回顾 | 第46页 |
| ·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1 2010 年中部六省统计数据 | 第51-52页 |
| 附录2 2009 年中部六省统计数据 | 第52-54页 |
| 附录3 2008 年中部六省统计数据 | 第54-56页 |
| 附录4 2007 年中部六省统计数据 | 第56-58页 |
| 附录5 2006 年中部六省统计数据 | 第58-60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