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意义 | 第7页 |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牵引网供电方式及接触网故障的特点 | 第8-9页 |
·行波故障测距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行波基本理论及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 第12-21页 |
·行波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行波的波动方程及多导线系统的相模变换 | 第13-15页 |
·行波的波动方程 | 第13-14页 |
·多导线系统的相模变换 | 第14-15页 |
·行波在输电线路中的传播特性 | 第15-17页 |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 第15-16页 |
·行波在线路分支处的传播 | 第16-17页 |
·A型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 第17-18页 |
·D型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 第18-19页 |
·E型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 第21-30页 |
·小波变换 | 第21-22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1-22页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22页 |
·多分辨分析及Mallat算法 | 第22-25页 |
·小波在信号奇异性检测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李普西兹指数 | 第25页 |
·小波变换用于突变信号检测的原理 | 第25-27页 |
·B样条小波理论 | 第27-29页 |
·B样条及其基本性质 | 第27-28页 |
·三次B样条小波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接触网故障仿真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30-58页 |
·ATPDraw简介 | 第30页 |
·T-R+NF供电方式仿真建模 | 第30-35页 |
·供电线路仿真参数的选择 | 第30-32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利用模极大值检测故障行波奇异点分析示例 | 第35-38页 |
·A型行波测距与D型行波测距仿真研究 | 第38-51页 |
·无机车运行A型行波测距与D型行波测距仿真研究 | 第38-44页 |
·有机车负荷下A型行波测距与D型行波测距仿真研究 | 第44-51页 |
·E型行波测距仿真研究 | 第51-55页 |
·过渡电阻对A、D综合测距及E型测距的影响 | 第55-56页 |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对A、D综合测距及E型测距的影响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行波测距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58-64页 |
·TMS320F2812简介 | 第58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8-60页 |
·互感器的选择 | 第59页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59页 |
·A/D转换及通讯模块 | 第59-60页 |
·数据分析系统 | 第60-62页 |
·行波波速的确定 | 第61页 |
·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分析步骤及流程图 | 第61-62页 |
·行波测距系统总体设计方框图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4-66页 |
·论文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