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环境同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9-10页 |
·物质流同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10-12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物质流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物质流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经济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15页 |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5-17页 |
2 物质流分析主要框架 | 第17-21页 |
·物质流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物质流分析框架 | 第18页 |
·物质流账户体系 | 第18-21页 |
·代谢主体的确定 | 第18-19页 |
·物质流分析账户体系 | 第19-21页 |
3 辽宁省物质流核算 | 第21-47页 |
·辽宁省概况 | 第21页 |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办法 | 第21-22页 |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指标分类核算 | 第22-24页 |
·物质输入分类 | 第22-23页 |
·物质输出分类 | 第23-24页 |
·输入端核算说明 | 第24-30页 |
·生物物质 | 第24-25页 |
·化石燃料和矿物物质 | 第25-26页 |
·建筑材料 | 第26-28页 |
·进出口核算 | 第28页 |
·气体输入 | 第28-30页 |
·水输入 | 第30页 |
·隐藏流核算 | 第30-35页 |
·生物质隐藏流 | 第32页 |
·化石燃料和矿石隐藏流 | 第32-34页 |
·剩余土石方量、水土流失和公路隐藏流 | 第34页 |
·进出口隐藏流 | 第34-35页 |
·输出端核算说明 | 第35-38页 |
·水输出 | 第35-36页 |
·废气及平衡项气体输出 | 第36页 |
·固体废弃物 | 第36-37页 |
·耗散性物质 | 第37-38页 |
·结果输出 | 第38-47页 |
·资源开采 | 第38-40页 |
·隐藏流 | 第40-41页 |
·区域排放 | 第41-42页 |
·平衡气体输入输出 | 第42-44页 |
·进出口 | 第44-45页 |
·辽宁省2011年物质流全景分析 | 第45-47页 |
4 辽宁省物质流分析 | 第47-57页 |
·输入端物质流分析 | 第47-50页 |
·物质输入指标分析 | 第47-49页 |
·直接开采输入结构 | 第49-50页 |
·输出端物质流分析 | 第50-53页 |
·物质输出指标分析 | 第50-51页 |
·废气废水物质排放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隐藏流分析 | 第53-54页 |
·物质流强度和效率分析 | 第54-57页 |
·物质消耗强度及其变化率 | 第54-55页 |
·物质生产力和环境效率 | 第55-57页 |
5 辽宁经济环境效率 | 第57-76页 |
·物质利用效率评估模型 | 第57-62页 |
·C~2R模型 | 第57-59页 |
·BCC模型 | 第59-60页 |
·SBM模型 | 第60-61页 |
·Super-SBM模型 | 第61-62页 |
·辽宁省物质效率评估 | 第62-76页 |
·物质流效率 | 第62-66页 |
·环境效率 | 第66-72页 |
·经济整体效率 | 第72-76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6-8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辽宁环境经济发展建议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