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的税费政策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9页 |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9-11页 |
·创新点 | 第9-10页 |
·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2 垃圾及治理的相关税费理论分析 | 第11-17页 |
·垃圾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垃圾的概念 | 第11页 |
·垃圾的分类以及特点 | 第11-13页 |
·垃圾税费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3-17页 |
·垃圾税费政策概念 | 第13页 |
·税费政策在治理手段中占有重要地位 | 第13-15页 |
·国内现状综述 | 第15-17页 |
3 垃圾治理现行税费政策 | 第17-27页 |
·垃圾治理现行收费政策 | 第17-22页 |
·工业垃圾排污费制度介绍 | 第17-19页 |
·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介绍 | 第19-21页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基金制度介绍 | 第21-22页 |
·垃圾治理现行税收政策 | 第22-27页 |
·增值税 | 第22-24页 |
·企业所得税 | 第24-26页 |
·消费税和营业税 | 第26-27页 |
4 垃圾治理现行税费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7-47页 |
·工业垃圾排污费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地方政府和排污者博弈模型 | 第27-28页 |
·排污费征收金额偏低 | 第28-35页 |
·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垃圾处理收费的性质混合不清 | 第35-37页 |
·开征率和实际收缴率均低 | 第37-38页 |
·城镇垃圾开始收费还不普遍,农村垃圾未开始收费 | 第38-40页 |
·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偏低 | 第40-42页 |
·废弃电子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收入增幅较大但是支出中征收成本也较高 | 第42-43页 |
·缴费主体仅限于生产者 | 第43页 |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会转嫁给消费者 | 第43页 |
·正规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成本上升,滋生隐蔽利益链 | 第43-44页 |
·有关垃圾税收优惠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事后性 | 第44-45页 |
·末端性 | 第45页 |
·上中下游不协调 | 第45-46页 |
·重经济轻环保 | 第46页 |
·信息的不透明 | 第46-47页 |
5 完善垃圾治理税费政策的建议 | 第47-70页 |
·完善的目标和原则 | 第47-50页 |
·目标 | 第47-48页 |
·原则 | 第48-50页 |
·加快工业垃圾(危险废物)排污费改税的步伐 | 第50-61页 |
·排污费改税的必要性 | 第50-52页 |
·排污费改税的可行性 | 第52-53页 |
·排污费改税的类型选择 | 第53-55页 |
·排污费改税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55-61页 |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 第61-64页 |
·确定保留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 第61-62页 |
·具体完善措施 | 第62-64页 |
·规范有关垃圾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64-65页 |
·精简优惠条目,理顺政策间的关系 | 第64-65页 |
·扩大对垃圾处理行业的优惠政策的范围 | 第65页 |
·完善配套措施 | 第65-70页 |
·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 | 第65-67页 |
·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 第67-68页 |
·借鉴国外治理垃圾的经验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