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免标记光学探针和多模态成像探针的构建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0页
 第一节 生物标志物的传统检测方法第13-14页
 第二节 生物标志物的免标记分析方法第14-33页
     ·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检测第14-18页
     ·量子点第18-23页
     ·指示剂置换法第23-26页
     ·底物或配体直接作为探针模板第26-33页
 第三节 多模态成像第33-38页
 第四节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第38-40页
第二章 基于目标物引起的聚乙烯亚胺包覆银纳米簇的自组装构建共振光散射传感体系用于选择性地、灵敏地检测生物体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第40-50页
 第一节 引言第40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40-42页
     ·试剂与材料第41页
     ·仪器第41页
     ·聚乙烯亚胺包覆的银纳米簇的制备第41页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第41-42页
     ·样品收集与预处理第4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探针设计第42-43页
     ·银纳米簇的表征第43页
     ·温度对传感体系的影响第43-45页
     ·自组装体系形成的机理研究第45-48页
     ·pH对传感体系的影响第48页
     ·选择性第48-4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指示剂置换法用于检测人尿样中组氨酸的含量第50-64页
 第一节 引言第50-51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51-52页
     ·试剂与材料第51页
     ·仪器第51页
     ·实际样品第51页
     ·检测步骤第51-5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指示剂置换法用于裸眼检测组氨酸第52页
     ·组氨酸置换指示剂第52-57页
     ·pH的影响第57页
     ·紫脲酸铵和Ni~(2+)摩尔比对检测的影响第57-60页
     ·本方法的选择性第60-62页
     ·本方法的分析效果第62-63页
 第四节 结论第63-64页
第四章 基于孔雀石绿/G-四联体的免标记近红外荧光法用于检测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第64-75页
 第一节 引言第64-65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65-66页
     ·试剂与材料第65-66页
     ·仪器第66页
     ·圆二色光谱测定第66页
     ·实际样品第66页
     ·检测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实验步骤第66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66-67页
     ·G-四联体的形成第67-68页
     ·G-四联体增敏孔雀石绿的荧光第68-69页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水解G-四联体第69-70页
     ·检测脱氧核糖核酸酶Ⅰ的活性第70-73页
     ·检测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活性的分析特征量第73-74页
 第四节 结论第74-75页
第五章 一锅法制备Gd_2O_3/Au复合纳米探针用于活体近红外荧光和磁共振多模态成像第75-89页
 第一节 引言第75-76页
 第二节 实验部分第76-79页
     ·试剂与材料第76页
     ·表征第76-77页
     ·制备BSA-Gd_2O_3/Au复合纳米粒子、BSA-Au纳米簇和BSA-Gd_2O_3纳米粒子第77-78页
     ·BSA-Gd_2O_33复合纳米粒子靶向功能化第78页
     ·动物模型第78页
     ·BSA-Gd_2O_3/Au复合纳米粒子的活体毒性第78页
     ·近红外荧光血池成像和肿瘤靶向成像第78-79页
     ·核磁共振血池成像第79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BSA-Gd_2O_3/Au复合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9-82页
     ·BSA-Gd_2O_3/Au复合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质第82-83页
     ·BSA-Gd_2O_3/Au复合纳米粒子的磁性质第83-84页
     ·BSA-Gd_2O_3/Au复合纳米粒子的活体毒性第84-85页
     ·近红外荧光和核磁共振血池成像第85-87页
     ·近红外荧光活体肿瘤成像第87页
 第四节 总结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个人简历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烷稳定构象与穿梭过程的理论模拟研究
下一篇:硫基复合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