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衰落信道下分组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英语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研究背景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3页
     ·衰落信道误帧率研究现状第17-18页
     ·混合 ARQ 技术研究现状第18-20页
     ·协同中继通信系统研究现状第20-21页
     ·无线 Ad Hoc 网络中的接纳控制机制研究现状第21-23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23-27页
第二章 衰落信道下分组无线通信系统平均误帧率分析第27-59页
   ·无线衰落信道特性与建模第27-30页
     ·无线信道的随机时变特性第27-28页
     ·瑞利衰落第28-29页
     ·莱斯衰落第29页
     ·Nakagami-m 衰落第29-30页
   ·衰落信道下平均误帧率研究现状第30-35页
     ·问题描述第30页
     ·Eaves 的求解及改进第30-32页
     ·基于阈值的技术第32-33页
     ·基于积分不等式的求解第33-35页
   ·误码率为指数函数时反转编码增益分析第35-42页
     ·反转编码增益定理第35-37页
     ·大分组长度时的渐进特性第37-39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误码率为高斯 Q 函数时反转编码增益分析第42-47页
     ·双指数函数和近似法第43-45页
     ·改进的单指数函数近似法第45-46页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6-47页
   ·关于陡峭特性的讨论第47-51页
   ·Nakagami-m 衰落信道平均误帧率分析第51-54页
     ·误帧率分析第51-52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通用衰落信道下的高信噪比下平均误帧率分析第54-56页
     ·通用衰落信道高信噪比下误帧率定理第54-55页
     ·典型衰落信道高信噪比下平均误帧率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三章 衰落信道下分组混合 ARQ 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第59-81页
   ·研究现状第59-60页
   ·快衰落信道 Type I 型混合 ARQ第60-65页
     ·基于 Renewal-Reward 理论的平均吞吐量分析第60-62页
     ·瑞利衰落信道及最优帧长第62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慢衰落信道 Type I 型混合 ARQ第65-74页
     ·平均吞吐量分析第65-66页
     ·平均吞吐量最大时的最优功率分配第66-70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慢衰落信道 Type II 型混合 ARQ第74-79页
     ·平均吞吐量分析第74-75页
     ·平均吞吐量最大时的最优功率分配第75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5-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分组协同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第81-109页
   ·系统模型第81-82页
   ·研究现状第82-84页
   ·分组协同通信系统误帧率分析第84-97页
     ·AF 模式第84-90页
     ·DF 模式第90-94页
     ·AF 和 DF 模式下的性能比较第94-97页
   ·分组协同通信系统最优中继位置研究第97-101页
     ·最优中继位置分析第97-98页
     ·仿真验证第98-101页
   ·DF 分组协同通信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研究第101-107页
     ·最优功率分配分析第101-104页
     ·仿真验证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无线多跳网络中的一种高效接纳控制机制第109-121页
   ·研究背景第109-110页
   ·高效的接纳控制机制第110-113页
   ·接纳控制机制的性能分析与仿真第113-119页
     ·可用带宽信息获取的正确性第113-115页
     ·接纳控制有效性第115-117页
     ·与传统算法 ASAP 的对比第117-119页
   ·接纳控制算法的进一步讨论第119-120页
     ·关于链路的非对称性问题第119页
     ·算法的复杂性分析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21-124页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第121-123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载雷达极化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稀疏重构算法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