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7页 |
| 缩略语 | 第17-18页 |
| 文献综述 | 第18-40页 |
| 文献综述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 1 周围神经的生理及病理研究 | 第18-20页 |
| 2 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及实验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 3 周围神经修复的的方法及影响其修复的因素 | 第23-27页 |
| 文献综述二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 1 神经生长因子的来源 | 第27页 |
| 2 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27-28页 |
| 3 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 | 第28-30页 |
| 4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 文献综述三 周围神经损伤髓鞘再生的研究进展 | 第32-40页 |
| 1 髓鞘的形成 | 第32页 |
| 2 影响周围神经髓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 3 髓鞘碱性蛋白的结构及临床应用 | 第34-40页 |
| 前言 | 第40-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4页 |
| 1 实验动物 | 第42页 |
| 2 动物分组 | 第42页 |
| 3 造模方法 | 第42页 |
| 4 干预方法 | 第42-43页 |
| 5 检测 | 第43-44页 |
| 实验一 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行为学研究 | 第44-45页 |
| 1 光热耐痛阈测定 | 第44页 |
| 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第44页 |
| 3 数据记录与统计 | 第44-45页 |
| 实验二 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髓鞘修复机理的研究 | 第45-49页 |
| 1 主要器具及仪器 | 第45页 |
| 2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 3 取材及制片 | 第45-46页 |
| 4 脊髓、神经、腓肠肌HE染色 | 第46页 |
| 5 脊髓、神经髓鞘染色 | 第46-47页 |
| 6 脊髓、神经免疫组化染色 | 第47页 |
| 7 血清中MBP、MBP抗体ELISA法检测 | 第47-48页 |
| 8 结果记录及统计 | 第48-49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49-50页 |
| 结果 | 第50-62页 |
| 1 行为学结果 | 第50-52页 |
| 2 形态学结果 | 第52-54页 |
| 3 酶联免疫法结果 | 第54-57页 |
| 4 免疫组化结果 | 第57-62页 |
| 讨论 | 第62-68页 |
| 1 选择电针为干预手段的依据 | 第62页 |
| 2 治疗时间点的选择 | 第62页 |
| 3 取材时间点的选择 | 第62-63页 |
| 4 生化指标的选择 | 第63-65页 |
| 5 行为学指标的选择 | 第65页 |
| 6 形态学指标的选择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个人简历 | 第80-82页 |
| 附件 | 第82-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