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液晶的概述 | 第14-17页 |
·液晶的简单介绍 | 第14-15页 |
·液晶的分类 | 第15-16页 |
·液晶的性质 | 第16-17页 |
·胆甾相液晶 | 第17-19页 |
·胆甾相液晶的分子结构 | 第17-18页 |
·胆甾相液晶的光学特性 | 第18-19页 |
·胆甾相液晶的应用 | 第19页 |
·胆甾相液晶的混合配比与其热色效应的关系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微胶囊技术 | 第25-27页 |
·微胶囊定义 | 第25-26页 |
·微胶囊化目的 | 第26页 |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液晶微胶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界面聚合法 | 第27-28页 |
·原位聚合法 | 第28页 |
·复凝聚法 | 第28-29页 |
·乳液聚合 | 第29页 |
·溶质共扩散法(SCM) | 第29页 |
·其他方法 | 第29-30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页 |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胆甾相液晶的混合配比与其热色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2页 |
·实验药品 | 第32-33页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双组份 | 第35-38页 |
·三组份 | 第38-39页 |
·混合液晶的DSC图 | 第39-40页 |
·胆甾相液晶混合物的稳定性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液晶微胶囊用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 第43-53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8页 |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性质及表征 | 第45-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酯化反应的酯化率 | 第48-49页 |
·磺化反应的磺化率 | 第49页 |
·合成乳化剂的红外光谱 | 第49-50页 |
·合成乳化剂的HLB值 | 第50页 |
·自合成乳化剂的乳化性能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微胶囊化液晶的制备及其在印花中的应用 | 第53-66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步骤 | 第55-57页 |
·表征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乳化速度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乳化时间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乳化剂用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成囊温度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成囊pH值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液晶微胶囊的扫描电镜图 | 第62-63页 |
·液晶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图和芯材载量 | 第63-64页 |
·印花织物的变色效果图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页 |
·胆甾相液晶的混合配比与其热色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66页 |
·液晶微胶囊用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 第66页 |
·微胶囊化液晶的制备及其在织物上的应用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