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内容结构 | 第11页 |
四、写作方法 | 第11-12页 |
五、主要概念 | 第12-15页 |
(一) 协商民主 | 第12-13页 |
(二)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 第13页 |
(三) 界别与妇联界别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政协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 第15-23页 |
一、协商民主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一) 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 协商民主的概念阐述 | 第16-17页 |
二、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 | 第17-19页 |
(一)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的产生 | 第18页 |
(二)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 | 第19页 |
三、我国政协工作中的协商民主 | 第19-23页 |
(一) 人民政协组织的三项主要职能 | 第19-20页 |
(二) 人民政协中的协商民主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33页 |
一、全国及天津市政协委员会的界别设置 | 第23-25页 |
(一) 全国政协界别设置 | 第23-24页 |
(二) 天津市政协界别设置 | 第24-25页 |
二、天津市妇联界别人员产生过程及构成情况 | 第25-30页 |
(一) 人员产生 | 第25-26页 |
(二) 构成情况 | 第26-30页 |
三、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进行政治协商的主要途径 | 第30-33页 |
(一) 各次大会 | 第30-31页 |
(二) 政协提案 | 第31页 |
(三) 视察调研 | 第31-32页 |
(四)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 第32页 |
(五) 担任社会监督员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 | 第33-49页 |
一、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几个案例 | 第33-43页 |
(一) 案例一:关于合理制定分娩收费标准,控制剖宫产率的建议 | 第33-36页 |
(二) 案例二:关于推动农村妇女进“两委”的建议 | 第36-39页 |
(三) 案例三:关于解决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建议 | 第39-42页 |
(四) 案例中显现的几个问题 | 第42-43页 |
二、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参与公共政策的具体做法 | 第43-45页 |
(一) 通过开展委员活动组工作,充分发挥委员积极性 | 第43-44页 |
(二) 通过走访界别群众,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 | 第44-45页 |
(三) 通过提交高质量、高水平提案,有力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 第45页 |
三、影响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参与公共政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一) 委员的推荐产生过程缺乏具体标准 | 第46-47页 |
(二) 委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 第47页 |
(三) 委员意见建议水平不高 | 第47-48页 |
(四) 政府缺乏对政协工作的正确认识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天津市政协妇联界别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49-56页 |
一、强化委员管理,为参与公共政策打好基础 | 第49-51页 |
(一) 调整委员人选推荐条件 | 第49-50页 |
(二) 增强委员社会责任意识 | 第50页 |
(三) 重视委员任期学习培训 | 第50-51页 |
二、优化外部环境,为参与公共政策提供保障 | 第51-53页 |
(一) 政协组织应加强委员服务 | 第51-52页 |
(二) 党委政府应加强政策协调 | 第52页 |
(三) 妇联组织应加强界别建设 | 第52-53页 |
三、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探索协商民主新方式 | 第53-56页 |
(一) 不断扩大协商民主范围 | 第54页 |
(二) 提高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 | 第54页 |
(三)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