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导论 | 第9-11页 |
二、共同富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 第11-18页 |
(一) 共同富裕的思想渊源 | 第11-13页 |
1. 中国古代社会的共同富裕思想 | 第11-12页 |
2. 中国近代社会的共同富裕思想 | 第12页 |
3.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富裕思想 | 第12-13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探讨 | 第13-15页 |
1. 阶级压迫与人类的不平等 | 第13-14页 |
2. 社会化大生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 | 第14页 |
3.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 | 第14-15页 |
(三) 现实社会主义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 第15-18页 |
1. 苏联社会主义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 第15-16页 |
2. 毛泽东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 第16-17页 |
3. 现实社会主义探索共同富裕的经验总结 | 第17-18页 |
三、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实践 | 第18-29页 |
(一) 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立论依据 | 第18-21页 |
1. 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 第18-19页 |
2.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思考 | 第19-20页 |
3. 对发展不平衡的辩证把握 | 第20-21页 |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第22页 |
2.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 第22-24页 |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 第24-25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探索 | 第25-29页 |
1. 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以提高效率 | 第25-26页 |
2. 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提出“兼顾公平” | 第26-27页 |
3. 探索效率和公平并重的分配制度 | 第27-29页 |
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再思考 | 第29-37页 |
(一) 正确看待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 第29-31页 |
1. 贫富差距不等于社会不公 | 第29-30页 |
2. 过大的贫富差距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 第30页 |
3. 合理的贫富差距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 第30-31页 |
(二) 理性看待我国目前的城乡、区域和贫富之间的差距 | 第31-33页 |
1. 历史遗留的因素 | 第31-32页 |
2. 体制转变的因素 | 第32页 |
3. 区位差别的因素 | 第32页 |
4. 政策税收的因素 | 第32-33页 |
5. 个体能力的因素 | 第33页 |
(三) 科学探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 第33-37页 |
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 第33-34页 |
2. 坚持以民生为导向 | 第34页 |
3.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 第34-35页 |
4. 建立能力为本的教育体系 | 第35页 |
5. 建立先富帮后富的文化理念 | 第35-37页 |
五、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