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选题原由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三、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界定、层次及特点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界定 | 第13-17页 |
一、美育与德育的相互区别 | 第13-15页 |
二、美育与德育的相互依存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层次 | 第17-19页 |
一、美育与德育融合的阐释 | 第17页 |
二、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层次 | 第17-19页 |
第三节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特点 | 第19-23页 |
一、情理相融,作用直抵心灵 | 第19页 |
二、寓教于乐,过程轻松愉悦 | 第19-20页 |
三、精神关怀,人性丰盈生动 | 第20-21页 |
四、润物无声,效果深远沉致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当代价值 | 第23-31页 |
第一节 美善相偕,实现个体全面发展 | 第23-27页 |
一、完善个人良好的人格结构 | 第23-24页 |
二、提升个人审美能力 | 第24-26页 |
三、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美善相融,提升高校德育水平 | 第27-29页 |
一、破除“工具”性思维,确立高校德育本体地位 | 第27-28页 |
二、以美润德,促进高校德育精神回归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诗性文化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高校美育与德育融合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美育与德育融合过程中的不良倾向 | 第31-33页 |
一、美育融合浅表化 | 第31-32页 |
二、美育功能极端化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理性有余而诗性不足的融合现状 | 第33-37页 |
一、理性有余诗性不足的德育内容 | 第33-34页 |
二、理性有余诗性不足的德育方式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美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 第37-50页 |
第一节 给德育以情感投入 | 第37-38页 |
一、培养审美情感,深化道德情感 | 第37-38页 |
二、以情动人,促进道德学习 | 第38页 |
第二节 给德育以形象美感 | 第38-43页 |
一、丰富美的德育内容 | 第39-40页 |
二、应用美的德育形式 | 第40-41页 |
三、创设美的德育环境 | 第41-42页 |
四、运用美的德育语言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建构审美化师生关系 | 第43-45页 |
一、平等型的审美化师生关系 | 第43-44页 |
二、提高教师身教美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培养诗意的话语方式 | 第45-47页 |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第46-47页 |
二、树立万物一体的观念 | 第47页 |
第五节 培养艺术的人生观 | 第47-50页 |
一、从文艺作品中汲取营养 | 第48-49页 |
二、从自然中汲取营养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