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源起 | 第8页 |
·课题背景 | 第8-11页 |
·能源现状 | 第8-9页 |
·城市高峰期拥堵不堪及尾气污染严重 | 第9-10页 |
·电动自行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价值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商业价值 | 第11页 |
·社会价值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调研 | 第15-27页 |
·电动自行车概述 | 第15-18页 |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史 | 第15-17页 |
·用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能源技术 | 第17页 |
·电力驱动的优势与劣势 | 第17-18页 |
·电动自行车与电动摩托车 | 第18-19页 |
·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 | 第18页 |
·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国家标准之争 | 第18-19页 |
·关于标准制定的一些思考 | 第19页 |
·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调查 | 第19-23页 |
·产业规模及产业结构概览 | 第19-21页 |
·电动自行车产业竞争分析 | 第21-22页 |
·配套元件供应商调查 | 第22页 |
·整车厂调查 | 第22-23页 |
·经销商调查 | 第23页 |
·对电动自行车产业所面临问题的梳理 | 第23-27页 |
·面临的困境 | 第23-24页 |
·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机遇 | 第24-27页 |
第3章 城市出行需求分析 | 第27-40页 |
·中国城市交通格局与法规政策 | 第27-33页 |
·现代城市交通格局 | 第27-28页 |
·政策因素对未来城市交通的影响 | 第28-31页 |
·欧美非机动车道和电动自行车的情况 | 第31-32页 |
·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的作用 | 第32-33页 |
·城市出行需求分析 | 第33-36页 |
·城市出行需求的五要素 | 第33-34页 |
·城市出行需求中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 第34-35页 |
·城市出行需求中的其他三个要素 | 第35-36页 |
·电动自行车出行能力分析 | 第36-40页 |
·传统电动自行车的出行能力分析 | 第36-37页 |
·电动自行车出行能力扩展 | 第37-40页 |
第4章 电动自行车产品机会分析 | 第40-57页 |
·产品机会的定义 | 第40页 |
·基于现有产品的产品机会 | 第40-43页 |
·现阶段已有单人电动交通工具产品分析 | 第40-41页 |
·现有产品外观改进 | 第41-43页 |
·现有产品功能改进 | 第43页 |
·基于现有用户的产品机会 | 第43-49页 |
·现有用户分析 | 第44-45页 |
·现有用户出行需求分析及相应产品机会 | 第45-49页 |
·基于潜在用户的产品机会 | 第49-55页 |
·SET 社会趋势分析 | 第49-52页 |
·潜在用户的发掘及其出行需求分析 | 第52-53页 |
·产品机会描述 | 第53-55页 |
·电动自行车产品机会归纳 | 第55-57页 |
第5章 针对电动自行车产品机会的设计实践 | 第57-83页 |
·产品机会描述 | 第57-59页 |
·目标用户描述 | 第57-59页 |
·产品描述 | 第59页 |
·设计理念 | 第59-61页 |
·产品行驶环境分析 | 第59-60页 |
·设计理念 | 第60-61页 |
·产品整体布置 | 第61-67页 |
·最大外轮廓尺寸确定 | 第61-63页 |
·类似产品分析 | 第63-66页 |
·车轮数目及布置方式探讨 | 第66-67页 |
·草图发散 | 第67-72页 |
·确定方案 | 第72-80页 |
·方向深化 | 第72-76页 |
·整体布置及 PACKAGE 确定 | 第76-78页 |
·开门方式 | 第78页 |
·内室设计 | 第78-80页 |
·效果图 | 第80-8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附录 A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 第88-105页 |
附录 B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 第105-114页 |
附录 C 关于暂缓实施 GB24155-2009 的文件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