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混沌与混沌密码学概述 | 第14-20页 |
·混沌的定义与运动特征 | 第14-15页 |
·几种常见的混沌模型 | 第15-17页 |
·离散混沌系统模型 | 第15-16页 |
·连续混沌系统模型 | 第16-17页 |
·混沌密码学基础 | 第17-19页 |
·密码学基础 | 第17-18页 |
·密码系统的分类 | 第18页 |
·混沌和密码学的联系与区别 | 第18-19页 |
·混沌密码的设计思路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新混沌系统的构造与数字化实现 | 第20-40页 |
·离散混沌系统的构造 | 第20-29页 |
·Cubic 映射简介与改进的 Cubic 映射分析 | 第20-23页 |
·新 Cubic 映射与传统离散映射的级联 | 第23-28页 |
·混沌级联理论的分析与证明 | 第28-29页 |
·TiO_2忆阻器 | 第29-33页 |
·忆阻器及忆阻器振荡器简述 | 第29-30页 |
·TiO_2忆阻器概述 | 第30页 |
·TiO_2记忆电阻电阻值推导 | 第30-31页 |
·TiO_2记忆电阻电导值推导 | 第31-33页 |
·TiO_2忆阻器混沌振荡电路的分析 | 第33-39页 |
·Ti O_2忆阻器振荡电路与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平衡点集与稳定性 | 第35-36页 |
·Lyapun v 指数和分岔图 | 第36-37页 |
·混沌振荡器的数字化实现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混沌序列与混沌加密算法 | 第40-52页 |
·混沌序列的产生 | 第40-42页 |
·混沌序列抽取规则 | 第40-41页 |
·混沌序列产生 | 第41-42页 |
·混沌序列的性能测试 | 第42-45页 |
·性能检测指标简介 | 第42-43页 |
·检测指标的衡量 | 第43页 |
·检测结果 | 第43-45页 |
·混沌加密算法 | 第45-51页 |
·传统流密码加密算法 | 第45页 |
·一种混沌流密码加密算法 | 第45-46页 |
·传统 AES 加密算法 | 第46-49页 |
·混沌 AES 加密算法 | 第49-51页 |
·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 第51页 |
·混沌流密码的安全性 | 第51页 |
·混沌- AES 的安全性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手机加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74页 |
·系统简介 | 第52页 |
·基本原理 | 第52-59页 |
·软件部分设计 | 第59-67页 |
·Android 系统简介 | 第59页 |
·Android 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59-61页 |
·软件设计流程图 | 第61-62页 |
·软件界面的设计 | 第62-66页 |
·软件设计的难点与关键点 | 第66-67页 |
·实验 | 第67-72页 |
·手机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工作总结 | 第74页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详细摘要 | 第8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