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污水系统中四环素的分布 | 第11-12页 |
| ·四环素耐药菌及四环素耐药基因 | 第12-13页 |
| ·四环素耐药菌 | 第12页 |
| ·四环素耐药基因 | 第12-13页 |
| ·胞外聚合物简介 | 第13-15页 |
| ·胞外聚合物的性质 | 第14-15页 |
| ·EPS的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四环素与EPS的相互作用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 ·SBR反应器的建立和运行 | 第18-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 ·主要方法 | 第21-27页 |
| ·胞外聚合物的测定 | 第21-23页 |
| ·四环素的测定 | 第23-25页 |
| ·四环素耐药菌的测定 | 第25-26页 |
| ·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测定 | 第26-27页 |
| 3 四环素对EPS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 第27-39页 |
| ·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比较与选择 | 第27-28页 |
| ·四环素单独存在时胞外聚合物的变化情况 | 第28-31页 |
| ·四环素与几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EPS变化情况 | 第31-33页 |
| ·实验设计 | 第31页 |
| ·Ca~(2+),Mg~(2+)离子对EPS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Cd~(2+)、Cr~(6+)和Cu~(2+)共存下对EPS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四环素与EPS的相互作用 | 第33-37页 |
|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测试 | 第33-35页 |
| ·红外光谱观察EPS与四环素作用的主要功能基团 | 第35-37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4 四环素对活性污泥耐药性的影响 | 第39-57页 |
| ·四环素耐药菌的变化 | 第39-43页 |
| ·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变化 | 第43-44页 |
| ·四环素与几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耐药菌变化 | 第44-48页 |
| ·四环素与几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耐药基因 | 第48-51页 |
| ·四环素对SBR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1-56页 |
| ·DNA的提取与扩增 | 第51-52页 |
| ·微生物群落的连续性 | 第52-53页 |
| ·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 第53页 |
|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及相似性分析 | 第53-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5 四环素与EPS、耐药菌、耐药基因的相关关系 | 第57-61页 |
| ·四环素单独存在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 ·四环素与金属离子共存下的相关性分析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建议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