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商业秘密概述 | 第15-26页 |
·商业秘密的概念 | 第15-18页 |
·外国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 | 第15-16页 |
·国际组织对商业秘密的定义 | 第16-17页 |
·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 | 第17-18页 |
·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 | 第18-19页 |
·商业秘密权的性质 | 第19-20页 |
·商业秘密权的构成要件 | 第20-23页 |
·商业秘密权的主体 | 第20-21页 |
·商业秘密权的客体 | 第21-22页 |
·商业秘密权的内容 | 第22-23页 |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 第23-25页 |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主体 | 第23页 |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客体 | 第23-24页 |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客观方面 | 第24页 |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主观方面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国外有关商业秘密的立法规定 | 第26-35页 |
·有关商业秘密的竞业禁止规定 | 第26-29页 |
·竞业禁止制度概述 | 第26-27页 |
·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规定 | 第27-28页 |
·离职后的竞业禁止规定 | 第28-29页 |
·商业秘密保护的临时措施 | 第29-30页 |
·商业秘密的损害赔偿规定 | 第30-32页 |
·损害赔偿的种类 | 第30-31页 |
·损害赔偿范围 | 第31页 |
·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商业秘密保护的诉讼程序规定 | 第32-33页 |
·商业秘密诉讼的保密程序 | 第32页 |
·商业秘密诉讼的举证责任 | 第32-33页 |
·商业秘密保护的刑法规定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我国商业秘密的立法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35-46页 |
·我国商业秘密的立法规定 | 第35-39页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 第35-36页 |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 第36页 |
·刑法的规定 | 第36-37页 |
·其他部门法的规定 | 第37-39页 |
·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体系较分散 | 第39-40页 |
·主体范围、构成要件与 TRIPS 协议的要求不相一致 | 第40-41页 |
·在职期间的竞业禁止义务还不完善 | 第41页 |
·缺乏离职后的竞业禁止的具体规定 | 第41-42页 |
·临时措施的救济制度还不完善 | 第42-43页 |
·对于损害赔偿的处罚力度不够 | 第43页 |
·缺乏程序法的保障 | 第43-44页 |
·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仍需完善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完善的具体建议 | 第46-58页 |
·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 第46-47页 |
·扩大商业秘密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 第47-49页 |
·扩大商业秘密的概念 | 第47页 |
·扩大商业秘密的范围 | 第47-49页 |
·增设竞业禁止的规定 | 第49-52页 |
·完善商业秘密的临时措施和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52-54页 |
·完善商业秘密的临时措施 | 第52-53页 |
·完善商业秘密的损害赔偿 | 第53-54页 |
·完善商业秘密的诉讼程序 | 第54-55页 |
·完善商业秘密的诉讼保密规定 | 第54-55页 |
·完善商业秘密侵权的举证责任 | 第55页 |
·扩大商业秘密的刑法救济 | 第55-56页 |
·适当引入不可避免披露原则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