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油田普通含油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油田普通含油污水的处理现状 | 第8-9页 |
| ·国外油田普通含油污水处理现状 | 第9页 |
| ·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油田含聚污水处理现状 | 第11页 |
| ·油田污水厌氧-好氧A/O工艺 | 第11-12页 |
| ·污水混合共代谢发酵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及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 ·试验材料与装置 | 第14-15页 |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 ·试验装置 | 第14-15页 |
| ·仪器 | 第15页 |
| ·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 ·COD测定方法 | 第16页 |
| ·聚合物测定方法 | 第16页 |
| ·含油量测定方法 | 第16页 |
| ·硫化物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硫酸根SO_4~(2-)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硝酸盐氮N0_3~--N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亚硝酸盐氮N0_2~--N根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 ·磷酸根PO_4~(3-)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 3 厌氧SRB菌株的聚合物降解生物降解特性和评价 | 第19-27页 |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 ·污水水样的采集 | 第19页 |
| ·分离筛选的方法 | 第19-20页 |
| ·分离的SRB菌株BM1的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20页 |
| ·菌株对聚丙烯酰胺黏度的改变和降解率 | 第20-21页 |
| ·HPAM的可生化性分析 | 第21-22页 |
| ·HPAM的生物降解前后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2-24页 |
| ·气质联机对降解产物的初步确定 | 第24页 |
| ·核磁共振对聚丙烯酰胺降解前后的初步分析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含油污水混合共代谢发酵处理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效能 | 第27-39页 |
| ·含油污水单独生物处理过程厌氧段中S/N比对硫化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微生物群落解析 | 第27-30页 |
| ·S/N=0时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27-28页 |
| ·S/N=0时可溶性硫化物变化 | 第28页 |
| ·S/N=0时pH值和ORP变化 | 第28页 |
| ·S/N分别为6:1、2:1、1:1时的COD浓度及去除率 | 第28-29页 |
| ·S/N分别为6:1、2:1、1:1时的可溶性硫化物变化 | 第29页 |
| ·S/N分别为6:1、2:1、1:1时的pH值和ORP变化 | 第29-30页 |
| ·含油污水参混生物A/O工艺污水C/S下污水处理效能分析 | 第30-32页 |
| ·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30-31页 |
| ·硫酸根(SO_4~(2-))与可溶性硫化物 | 第31页 |
| ·pH值与ORP | 第31-32页 |
| ·含油污水参混生物A/O工艺污水C-S-N下污水处理效能分析 | 第32-34页 |
| ·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32-33页 |
| ·SO_4~(2-)、NO_3~--N与NO_2~--N | 第33页 |
| ·pH值与ORP | 第33-34页 |
| ·含油污水参混生物A/O工艺污水C-S-N-P下污水处理效能分析 | 第34-37页 |
| ·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34-35页 |
| ·SO_4~(2-)、NO_3~--N、NO_3~--N与PO_4~(3-) | 第35-36页 |
| ·pH值与ORP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5 含聚污水混合共代谢发酵处理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效能 | 第39-50页 |
| ·含聚污水单独生物过程厌氧段中处理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解析 | 第39-40页 |
| ·含油量、聚合物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39-40页 |
| ·pH值与ORP | 第40页 |
| ·含聚污水参混生物A/O工艺污水C/S下污水处理效能分析 | 第40-43页 |
| ·聚合物、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41-42页 |
| ·硫酸根(SO_4~(2-))与可溶性硫化物 | 第42页 |
| ·pH 值与 ORP | 第42-43页 |
| ·含聚污水参混生物A/O工艺污水C-S-N下污水处理效能分析 | 第43-45页 |
| ·聚合物、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43-44页 |
| ·SO_4~(2-)、NO_3~--N与NO_2~--N | 第44-45页 |
| ·pH值与ORP | 第45页 |
| ·含聚污水参混生物A/O工艺污水C-S-N-P下污水处理效能分析 | 第45-48页 |
| ·聚合物、含油量和COD浓度及其去除率 | 第45-47页 |
| ·SO_4~(2-)、NO_3~--N、NO_2~--N与PO_4~(3-) | 第47-48页 |
| ·pH值与ORP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6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